微观红楼-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又是宝玉的心上人,虽然贾母反对自由恋爱,但宝贝孙子的意见也不可能一点不考虑。况且下人兴儿对尤家姐妹闲聊时尚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而凤姐经常与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做媳妇?”凤姐是能揣摸透贾母的心思的。不然,何以敢对“小性的”林妹妹开这样的玩笑?但是,凤姐却没有出来做媒,也许确实像兴儿所说,“年龄还小”。
宝钗的竞争力也不小,首先是皇妃元春的意见,从宫里赐出的东西只有宝玉和宝钗的相同,这使宝玉很不理解,以为是不是弄错了,把原本给黛玉的东西错传给宝钗了。除了宝玉,谁都明白。从皇宫传出来的东西,从来不只代表物质本身的价值,而是有一定的信息量。冷战时期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就传递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思,一个美国运动员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也不是没有用意。宝钗别的都不喜欢戴,唯有这香串却笼在腕上。王夫人看上去比较冷,但当袭人提出一番担忧时,王夫人却赶着叫了一声“我的儿”。这样亲密的称呼也只叫过宝钗,想必在她心里宝丫头更适合做儿媳妇。而王夫人极不喜欢的晴雯丫头,眉眼却像黛玉。贾母也喜欢宝钗,那次当着姨太太的面,便夸说:“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算起,都不如宝丫头。”宝钗的胜算很大。况宝钗的金锁是要有玉来配的,这话可也早就传出去了。这有玉的也只有宝玉有,偏是老太太夸了宝丫头好,却始终没有人来做媒。
但是,宝琴一来,便被贾母喜欢得了不得,立逼着王夫人认了做干女儿,把宝琴安排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块住着,还把舍不得让宝玉穿的鸭子毛的“凫靥裘”拿出来给了宝琴。宝钗感叹地说“真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不仅如此,雪中红梅的一幕让贾母念念不忘,第五十回里便向薛姨妈细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给他求配……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了一些宝琴的情况,以及已经许了梅翰林的儿子的事。贾母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贾母要把宝琴说给谁呢?凤姐早已猜着了,在听了薛姨妈的述说时,凤姐说:“偏不巧!我正要做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
关于这个谜底,好多人乱猜。但这个谜底在第五十七回书中就已经从薛姨妈的口中明白揭开了。薛姨妈说:“前日老太太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门子好亲事。”贾母开玩笑也曾说过:“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这一个指的是邢岫烟说给了薛蝌。
关于为什么宝琴与贾母这么有缘法,宝钗曾经半玩笑地说宝琴:“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这点福气!你倒去吧,恐怕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宝钗确实很完美,但有一点她是没办法找回来的,那就是发自天然的真性情。也许从贾母嘱咐宝钗的那句话里看出了端倪:“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着就由他怎么着,他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别多心。”
宝姑娘严格自律,把自己管得紧紧的,但这点却并不完全讨贾母的喜欢。宝琴天性真纯娇憨,这种自然的天性,是身为老年人的贾母所喜欢的。一个暮年之人,她所希望的是从年轻人的身上找到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太过成熟的少女。所以,她担心宝钗的严管使宝琴失去这种天性。而“别多心”的嘱咐,也许正是基于“宝钗的多心”而生。
宝琴所有的这种东西,在宝钗身上少见,但黛玉却有。只是黛玉聪明伶俐得太过,少宝琴之憨,况体弱多病,从这点来说,也不是完美人选。但是,这宝琴也只是与此时的贾府相衬,娇憨华美,不谙世故,若是贾家真的衰败了,当家过日子,恐怕还是宝钗更适合。若说心思相对,恐还是有爱情基础的黛玉更好。
宝钗的心机
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看到赤金点翠的金麒麟,说好像是谁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宝钗立即回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宝玉说:“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书中借探春的话说:“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黛玉一心只看重宝玉,便讥诮说:“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他才是留心呢。”黛玉一心想着爱情,以为别人也是这样,其实宝钗哪有她那么“狭隘”,她可不是只在人家佩戴的东西上留心,她是事事留心,处处留意。
常常觉得宝钗料事如神。大观园发生抄检事件后,宝钗以母亲病了哥哥要娶亲,家里事务一大堆为理由要搬出大观园。大家都知道她是因为多疑要避开嫌疑了,王夫人还想留她。宝钗索性就一股脑说出来:“自我在园里,东南上的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图省走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个人盘查,设若从那里弄出事来,岂不两碍?”弄得王夫人没话说。其实小角门子的钥匙宝钗早在大观园发生绣春囊事件之前就已经严加防范亲自掌管了。她曾对宝玉说:“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要不是里头有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了,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宝钗的情报太准了。她是怎么得到这些消息的?
宝钗人缘很好,上下人等都这么认为,难免有人主动通风报信。但是,作为一个寄居在贾家的亲戚,连宁府尤氏的话荣府的婆子尚且不听,认为各家管各家的事,这大奶奶是管不到自己的,未必有那么多人对宝钗热心到这份儿上,她的信息来源更多的则可能是因为宝钗的“有心”。
宝钗进荣国府时间不长,对袭人还不太了解。史湘云来到荣府住在黛玉屋里,使得宝玉一大早就跑到潇湘馆,还让湘云帮他梳辫子,惹得袭人很不高兴。其实这时宝玉也冷落了宝钗,袭人抱怨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又说:“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也就是在这时,两个人有了知己的感觉。于是宝钗“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套问”二字,显然是有意打听,并且诱导话题,为的是获得对更多情况的了解,同时留神察言观色,这些都非常有效。小红是怡红院的一个小丫头,以前宝玉没在大观园住时,她就已经在这里了,但只是做粗活的,无法近宝玉身边,所以连宝玉都不认得她。只是偶尔一次因面前无人,宝玉要吃茶,这小红就进来了。但是宝钗却对她认识很深。滴翠亭一事,正好说明。
坠儿因手绢的事替芸儿向小红要东西,小红把东西给了坠儿,并要坠儿发誓不能说出去。这种男女私相传情的事在贾府里是很严重的道德事件。这时宝钗自告奋勇去叫黛玉参加众人聚会,路上看到一只大蝴蝶,便追着玩,可巧便听到了二人的谈话。宝钗便把她们定为“奸淫狗盗的人”。面对着这种尴尬事,宝钗感觉到了危险。因为那小红“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这段话说明宝钗对小红认识之深,而且对事情的发展以及可能的结局都在瞬间做出了判断,然后想到这事一旦公开,以宝钗的身份以及她的道德观,算是搅进了一件丑闻里。于是她马上想到了“金蝉脱壳”的法子,放重脚步,叫着“颦儿”故意往前赶……
黛玉总是被人做了挡箭牌,因为邢夫人要将鸳鸯说给贾赦,凤姐为避嫌疑,叫平儿随便到园子里逛逛去。结果邢夫人真就来了,凤姐叫找平儿去,丫头就回,平儿被林姑娘叫去做什么事去了。凤姐故意抱怨道:“天天烦他!有什么事情?”这次又被宝钗拿来做了挡箭牌。
这一招果然奏效,小红和坠儿只是疑心黛玉偷听了去,心里不免忌惮黛玉。但人们对宝钗的这一做法却无法说清究竟她是为避险情急之下的无意还是有心———她把显然现在与自己不怎么和睦的黛玉推到了前面。
第二十八回,宝玉在王夫人面前说替黛玉配药的偏方,需要三百六十两银子。王夫人不信,宝玉便举出薛蟠曾向他讨这个药方配药的事;王夫人还不信,宝玉便让宝钗作证证明自己说的是真话。宝钗笑着摇手道:“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宝钗这话很含糊,她只是要逃避掉这个话题,不要再让王夫人追问。她到底知不知道呢?还是爽直的凤姐作证确有此事。以薛蟠要珠花要到凤姐头上,很难说宝钗真不知道这事。
接下来宝钗又表现了她的大度。林妹妹吃饭时没有和宝玉一块去,独自走了。这里黛玉可能有点不高兴,却未必是真心恼了,但宝钗劝宝玉的一句话却使得黛玉的“恼”成为事实:“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正不自在呢。”这话当着王夫人的面说,王夫人心里焉得不产生对比呢?
可是宝钗毕竟说了谎,心里不安,又怕宝玉对她产生不满,却不便直接道歉,只到了黛玉房中当笑话讲给黛玉听:“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就不受用了。”宝玉何尝把这事往心里去呢,他正抓紧时机排解黛玉心中的不快呢,所以就赶宝钗走:“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你抹骨牌去罢。”宝钗的情意宝玉根本不理会,这让宝钗很没趣:“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钗黛关系(1)
不只黛玉爱吃醋,宝钗也吃醋,除非什么心思都没有。以湘云那样一个爽直的女孩,对于宝黛的亲密也不免怀有醋意,说“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这当然是指宝玉对自己的怠慢。她与宝玉也是从小在一块玩的,现在他们的关系显见的没有宝黛近了。宝玉与她根本没有男女的感觉,就连黛玉起初提防,后来见湘云订了婚,名花有主,也就不再担心了。
黛玉一直把宝钗当情敌,很多时候宝黛间发生问题都是因为宝玉与宝钗的接触引起的。这是因为宝钗确有可取处,在众人眼中又较黛玉有人缘。宝钗不给人说闲话的机会,她一直紧张而又悠游地处于事态之外。但当这些情势发生逆转,众人的(特别是主要当权者的)关注重点不在宝钗身上时,宝钗的自尊便受到了侵害。
宝玉与黛玉的亲密,宝钗是看在眼里的。但她更重视荣府上层的意志。元妃端午节的礼物赐下来,独宝玉与宝钗的一样。宝玉还诧异,黛玉却领会了,宝钗自然更清楚。但紧接着便有清虚观打醮的事,老道士在贾母面前给宝玉提亲,而贾母竟然就让道士留心着。这就忽视了荣府现有的两个人选,黛玉与宝玉发生了冲突;金玉良缘也受到了打击。但宝黛冲突自有宝玉“负荆请罪”,宝钗的失落却无人安抚。宝黛二人和好了,宝钗心里还不快,偏宝玉却没话找话地说宝钗像杨贵妃,需要减肥,引得一向大度的宝姑娘生了气。待要发作,毕竟是一言半语不中听的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