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血色记忆 >

第6章

血色记忆-第6章

小说: 血色记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剑被父亲的乐观感染,情绪变得轻松:“爸爸,您身体好么?”
  “好得很。”父亲用力拍打胸脯,“还能再走个二万五千里。”
  萧剑把带来的物品交给父亲:“这些都是郝奶奶给您准备的。”
  “她老人家好么?”父亲关切地问。
  “好。”萧剑回答,“就是非常惦念您。”
  父亲长叹一口气:“难为她老人家了。”
  郝奶奶是父亲家族的远房婶婶。当年,父亲带部队打回家乡,郝奶奶的独生子投奔父亲当了兵,跟随父亲一直打到了广西。后来,又跟随父亲跨过了鸭绿江,壮烈牺牲在三八线上。战争结束后,父亲把孤苦伶仃的郝奶奶接到家中,本想赡养老人家安享晚年,谁知郝奶奶不肯坐吃闲饭,主动承担起了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这样一来,反倒让萧剑的父母于心不安。思来想去,决定每月给郝奶奶20元钱,权作零用。郝奶奶坚决不肯接受,最后,父亲采用了军人的方式,硬是把钱塞入郝奶奶的手中。郝奶奶在家乡已别无亲人,自己也无所花用,于是每月便把这20元钱全部存入银行,声称要留给萧剑将来娶媳妇用。谁也没有想到,萧剑的父母双双落难之后,郝奶奶的这笔存款居然成了祖孙二人维持生计的保障。
  “郝奶奶要我转告您,一定要保重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萧剑宽慰父亲。
  “让她老人家放心。”父亲情绪开朗,“我在这里好得很,吃得饱睡得香,天天读毛主席的书,愈读心里愈亮堂,毛主席的思想博大精深呵。”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血色记忆(四)(2)
萧剑不愿谈及政治,转开话题,“您有什么需要么?我下次给您送来。”
  “莫得需要。”父亲摆摆手,“我在这里享受供给制哩,吃喝穿用一律发放,应有尽有哟。”
  萧剑心中不胜感佩,父亲不愧为大将风度,身陷囹圄依然豁达乐观,胸襟是何等开阔!
  父亲转而反问:“剑儿,你快中学毕业了,莫得学上,有啥子打算么?”
  “听天由命呗。”萧剑满不在乎:“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当兵,一条去插队。”
  “去当兵,一定要去当兵!”父亲像是将军发布命令。
  萧剑一脸苦笑:“我现在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恐怕没有当兵的资格。”
  “莫得泄气嘛。”父亲的脸上有一种诡谲的神色,“格老子要你来探监,为的就是要同你说这个事情。莫得话说,哪个要你来看格老子的这副狼狈样子。”
  萧剑睁大眼睛:“您有什么好办法?”
  父亲胸有成竹:“格老子革命几十年,带过千军万马,战友和部下遍及全国,给我儿子弄身军装穿穿能有何难?”
  萧剑疑惑:“可您现在被关在这里,有劲儿也使不上呀?”
  “莫得关系。”父亲颇为自信,“你给广州军区的关叔叔写封信,他在那里任职副司令,你自报家门,明年开春招兵保你装上军装。”
  萧剑难以置信:“这年头儿,那些老战友们同您划清界线唯恐不及,谁还敢惹火烧身呀?”
  “你们这些娃崽子不晓得我们这些老家伙的事情。”父亲感慨万端,“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我们这些老家伙不仅仅要闯过敌人的枪林弹雨,还要多次经受党内###的考验呵。广州的那个关叔叔,当年是我背他过的雪山;四二年,是我亲自从延安的监狱里把他解救出来。过命的交情哩!”
  萧剑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父亲掏出一支粗大的老式金笔:“这支派克笔跟随我多年,还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美国大兵的。我进来的时候被他们收去了,昨天向他们要,龟儿子们不给,气得我骂了娘。我把它送给你,父子一场,留个纪念吧。”
  萧剑大为感动:“爸爸,您真不该为了送我一支笔,再给自己惹来麻烦。”
  父亲哈哈一笑:“莫得怕哟,周总理过问了我的案子,这些龟儿子对格老子客气了许多。如果没有周总理的关照,他们才不会让我同家人见面,更不会让我们单独谈话哩。”
  萧剑恍然明白,也似乎燃起希望:“周总理亲自过问您的案子,应该有盼头了?”
  父亲摇摇头:“周总理处境艰难,莫得办法大包大揽,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哩。”
  萧剑似懂非懂。
  父亲压低声音说:“笔管里藏有那个关叔叔的通讯地址,莫得丢掉。”
  萧剑的胸中倏然升起一股热流,父亲为了自己真是用心良苦,铁面将军同样是父爱慈祥呵!
  父子俩谈话未尽,狱警推门告之,会见时间已到。
  父亲站起身,目光闪动:“剑儿,父母不在身边,一切自己保重。”
  萧剑鼻腔发酸,泪水夺眶而出:“爸爸,您也要多保重。”
  “莫得流泪!”父亲面色威严,“男儿流得血,流不得泪。我给你三十年的时间,当不上将军就不是我萧家的后代!”
  萧剑心灵震撼,抹去脸上的泪水,面对父亲挺拔的背影,缓缓地举起了右手,向戎马一生的父亲致以庄严的军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血色记忆(五)(1)
已经是深秋时节,艳阳高照,路边挺拔的白杨树伸展着繁茂的枝叶在阳光下灿灿闪亮,有一种眩目的迷离。田野里的庄稼一片成熟景象,高粱沉掂掂地弯下了腰,玉米鼓挺挺地探出了头,长风吹来沙沙作响,拂荡着丰收的乐章。
  萧剑回望秦城监狱,大墙恢恢,铁网森森。方城之内寸地为牢,一孔观天;大墙之外却是天高地阔,秋色无边。两重世界呵,自己恍如刚从地狱走回人间。
  说起来,就算是命运多舛,可父亲一生经历的磨难也太多太多。且不说从小受苦,尝尽了人间饥寒。就说参加革命之后,几十年的枪林弹雨,爬雪山、过草地、食野菜、煮树皮……一次次在冲锋的路上倒下,又一次次挣脱了死神再去冲锋。新中国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上面也染有父亲的热血呵!百战余生,浑身伤痕累累。战功赫赫,该是彪炳史册。为什么却被自己亲手创建的政权关进了监狱?为什么威风凛凛的将军一夜之间变成了囚徒?
  萧剑抬头仰望浮云游移的天际,发出一声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沉长叹。
  心境蒙上抑郁的阴影,脚步也似乎变得沉重,萧剑拖着疲惫的双腿懒懒地走回小汤山。
  小袁子和小线儿经过温泉浴的泡洗,脸色呈现出红润润的鲜亮。两个人恣意歪坐在浴池门房的长椅上,情绪烦躁地不停地抽烟,看得出,等待萧剑有些发急。
  当萧剑的身影出现在浴池的门前,这两丫的急不可待地窜了出去。
  “萧剑,你丫的也太磨蹭了吧,我他妈的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了。”小袁子怨气冲天。
  萧剑阴沉着脸,冷冷地反诘:“你丫的活该,谁也没请你来陪我呀。”
  小钱儿感觉萧剑心情阴郁,递上一根烟:“老爷子还好吧?”
  “好个屁!”萧剑恨恨难平,“一个中将硬他妈的被关进了监狱,能好么?”
  小袁子也愤懑地发泄不满:“这个鬼世道,整天高喊革命、革命,却他妈的革起了老革命的命!”
  “你丫的小点声。”小钱儿神色惶然,“别他妈的让警察把你当反革命抓起来。”
  “老子不怕!”小袁子凶声恶气,“谁敢动我一个指头,我他妈的给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你就吹吧。”萧剑阴阴地揶揄,“你丫的被警察抓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算了,算了。”小钱儿息事宁人,“我看咱们还是找地方喂肚皮吧。”
  小袁子摇摇脑袋:“不在这鬼地方吃,咱们进城去。”
  “对,这地方的饭馆都是赶大车的把式才去吃,又脏又乱。”萧剑表示不屑,然后慷慨地挑起大拇指,“咱们去新街口的西安饭庄,我请你们两丫的吃羊肉泡馍。”
  “同意。”小袁子响应,“好久没去吃了,今天顺路改改口味。”
  小钱儿指着小袁子:“吃羊肉泡馍我没意见,不过,得你丫的掏钱请客。”
  “凭什么呀?”小袁子不服气,“你丫的总想吃我的大头。”
  小钱儿理直气壮:“人家萧剑没有不义之财,你丫的手里攥着那么多的拂爷,不吃你吃谁?”
  小袁子牛气十足地哈哈一笑:“我请就我请,随便让哪个拂爷加个班,这顿饭钱就有了。”
  三个人商定之后,恰好一辆长途汽车驶来,萧剑动作迅速地迎头奔去,小袁子和小钱儿紧随其后,相继窜上车门。
  汽车卷起烟尘,载着京西三大顽主踏上归程。
  萧剑选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倦怠地闭上眼睛。小袁子和小线儿大刺刺地坐在后排的长座上,旁若无人一般相互笑骂,搅得乘客稀少的车厢乱乱哄哄。
  说起新街口的西安饭庄,萧剑有着幸福的回忆。父亲在饮食上除了爱吃麻辣的川菜,再就是爱吃陕西的羊肉泡馍。前者是家乡风味,偏食与生俱来;后者则是由于父亲曾经在陕北征战多年,戎马倥偬留下了情有独钟。小隔一些时日,父亲就会带领全家来到这个享誉京城的西安饭庄美餐一顿。萧剑记忆深刻,每当漂泛着羊肉腥臊香气的大碗泡馍端上桌来,父亲一脸贪婪的吃相就像个乐而忘形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陕北战场。萧剑对羊肉泡馍不以为然,但是对这家饭庄的红烧牛尾和扒肉条却是百吃不厌。今天与父亲狱中相见,勾起往事多多,当同小袁子和小线儿商议何处喂肚皮之际,似乎自然而然想到了西安饭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父亲端上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泡馍,那该是何等的不同凡响呵。可惜,一个堂堂的中将如今却是丧失了自由选择饮食的权力!

血色记忆(五)(2)
前天,接到了允许探视的通知,萧剑恨不能马上见到父亲,郝奶奶也是极力催促。但是,恰在这个时候又接到了小袁子和小钱儿派人送来的邀请,说是第二天中午在老莫餐厅不见不散。这两丫的真是他妈的可气,早不邀请晚不邀请,偏偏在这个当口横插一杠子。然而,话又说回来,这个邀请还真是难以回绝。一则,这两丫的不是一般人物,也是威震一方的大顽主,与其交往可以彼此结成联盟,三位一体闯荡社会将会有如虎添翼之威。况且,这两丫的主动礼下于人,不能拂了人家的面子。二则,王彪和杨威闻之欣喜万分,跃跃欲试,不忍扫了好哥们儿的兴致。三则,老莫餐厅的西餐充满了诱惑,尤其是那铁耙大虾和罐焖牛肉,想起来就垂涎欲滴。自从父母失去自由之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再无此等口福,现在美食送上嘴边,岂能弃之。权衡之后,萧剑决定拖延一天再去看望父亲。
  昨天,临近中午时分,萧剑、王彪和杨威三个人骑上亮光闪闪的自行车,一路上拼命摇动清脆的转铃,兴冲冲地直奔老莫餐厅。
  说起自行车,三剑客骑的同样是“凤凰18”锰钢型,同样是全包的大链套,同样是立式的大转铃,骑在街上十分招摇。再加上三个人同样身穿老式军服,头戴将军呢帽,更显得鹤立鸡群,无限风流潇洒。这种品牌的自行车是最时髦的紧俏货,需要专门渠道发放的自行车票和若干张工业卷才能在指定的商店购买。能骑上这种名牌自行车不仅仅张显家庭经济的优裕,还能表现出家庭背景的不同一般。文革前一年,三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