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心行 >

第14章

心行-第14章

小说: 心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的梨树,还有他们夫妻俩一起劳作的情形。杰说,现在不闹什么没有果子吃了,你想吃就来我家里,杰还说他特意栽了很多脆梨树。现在陈老师已经老了,教的学生越来月少,还是改不了说几句话便抽几口烟的习惯,只是抽几口后就会使劲的咳嗽。赵伯家的那棵脆梨树不知怎么的,树干就空了,听他说有两三年都没有挂果子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营中一二事
同村的一小伙儿今年也从营中的复习班走出来,显得没有我当年那么憔悴,很好。这天我们闲扯,话余又提到了营中,之所以想起它还是因为有些人和事植根在了心底。趁还有些记忆,不妨说说。

  先说说那公寓管理员,我说的是那个戴着一副大眼镜,个子高高的,当年看上去我估计就三十五六的那位,具体姓什么现在确实想不起来了。当年我们同寝的那几个好像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见他经常在公寓下面转悠以为他就是去寝室查寝的某某老师,也都亲切的称呼过他老师,态度相当的虔诚。后来他的身份“暴露”了,我们也就没有谁再那么喊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我们的老师,但从学习上讲还是不称呼他老师好,把他都喊老师了我们觉得对不起真正在教室里给我们一边吃烟一边授课的某些老师。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学校所有的公寓管理员中就两个戴着眼镜,他是其中的一位,眼镜的周长最大的就只能说是他了。我当年不知是什么看多了,时常想着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也把这个管理员给联系上了,心想,这年代的就业压力咋就这么大呢,连公寓的管理员要求也这么高,因为他戴着一副眼镜嘛,看来不考好大学真的是不行,结果适得其反。他也是个时常去报亭转的人,每次去了都会带走一本杂志或者报纸,我不一样,想买也得忍忍,因此我经常去报亭那站上一小会白白的看上几页,然后以没有找到想看的内容为由宛然拒绝老板那双企盼的眼神。再后来我知道了他会把看过的杂志报纸还给报亭老板,我是说嘛,一个公寓管理员那会有那么多的钱来支付每个月的“精神消费”呢。很多时候我都见他坐在公寓大门口的一把被黄漆涂得怪模怪样的椅子上,通常是中午我们下课的时候,通常手里是握着《知音》之类的杂志。

  上题应止,得说他的“业务水平”了,我们那年的复习班死气沉沉像得了“鸡瘟”一样,听说现在也这个样,一天到晚真的就难得和室友说上几句话,话只能留在晚上“倾诉”,我们晚上不说则已,一说就热热闹闹,有歌声有笑声有哭声也有掌声,就像我们梦寐以求的校长大驾光临我们寝室了一样。这一说一闹很显然就是“得罪”了他,只要寝室一熄灯他就会提着那把我们曾经想给他偷掉的那把电筒在一楼的过道里转过去再转过来,楼道应该有三十多米长,除了沉重的脚步声加闪来闪去的灯光还有就是他那有特色的嗓音,我们都相信只要他一吼别说一楼的所有学生全听见就是对面公寓里面的有些发大声的学生也得暂时静一会那就更别说我们那幢公寓二三楼的“兴奋者”了。只要一听到他的声音,我们会很配合的安静下来,然后侧着耳朵听他又转到了什么地方,好把没有说完的话说完免得带进梦里。我们能忍受他的大嗓音但就是忍受不了大嗓音中夹杂的“脏”字,为此当年有些寝室的“雄性”和他闹过,怎么闹呢,无非就是打上一架,但作为学校里的一名管理员他还是拒绝了“对手”的挑衅。久而久之,要闹的还是要闹,他也改口了,他好像是这样说过:你些龟儿子要闹的话也等领导老师走完了你才闹嘛,我日子不好受,你们也不好受!管他好受不好受这话听起来舒服多了,我们就说这样的管理太人性化了。后来有兄弟叫他“雷公”,因为他就是那种光打雷不下雨的人或者说雷声大雨点小的人。

  “雷公”爱去报亭拿书那报,顺便说说报亭里的两个老人家,他们是报亭的主人。他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比如偶尔把短途电话当作长途电话收费或是把他那个计费的先进仪器动下手脚,这些都太正常不过,没有必要放在眼里也不会痛在心里。两个老人家总是爱争上几句,这就是我想说他们的原因。他们好像每天都得吵上几句,我问同村的这小伙是否还能见到那精彩的“幕后花絮”,他说依然如此。老夫老妻了,这样的小吵小闹应该是养成了习惯,我认为。我爱管闲事,两位老人家吵的时候我还是不会马上离开报亭,他们也似乎不在乎,非要等到几句话吵完了才肯停下来,两耳不闻顾客声。吵的些什么?比如因女主人丢了份报纸少了本杂志,某个长途电话当成了短途而打电话的人已消失,就吵这些事,多数情况下是男主人占上风女主人以愤怒的眼神做对抗。

  好了;在此停笔;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些人和事在日子的背后闪来闪去;我当年复习的生活又会多出点什么呢?

忍耐就能过这道坎
六十年代的某一天,他融入了这个世界,房顶上的天依旧被乌云笼罩着。祖上不是名门望族,而是贫下中农,在那个年代等待他的无疑是贫穷。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姐妹们早早嫁人了,他还在学堂里念着课本。课本一直带到了高中课堂,高二那年他主动弃学了,因为现实条件逼着他这么做。

  在村里就同龄人相比,他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算是文化人。在他看来既然是文化人就得教书育人,这是他的初衷。那时他父亲是村长,就凭这芝麻官的地位他成了老师。他不能去县城教,就连镇上的学校也去不了。他只能教村里那群野孩子,他乐意。野孩子们长大了,有钱了,可他依旧生活在那个叫雁家沟的穷山村。教书之余他把祖上留下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得让村里人羡慕。农忙时节临家没菜吃,他就主动为他们摘去茄子、辣椒、丝瓜什么的。邻居吃得让他心里也美滋滋的。

  历经人生路上四十多个风风雨雨,他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年轻时的牛脾气而今荡然无存,宽大的双肩还是扛着那个贫穷的家。他无法左右人生的遥控器,因此在该停时他还得继续前行,在该糊涂时他还清醒着。他的孩子长大了,几张嘴向着他要吃的,教书那点工资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的开支。那年冬天,他结束了教书生涯去重庆学习家电维修技术,九十年代的农村掀起了买家电的狂潮,他看着这个浪潮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一年后归来,他告诉妻子,我们去镇上租一个门面搞家电维修,往后的日子肯定赚。妻子支持丈夫的想法,毕竟这个家只能靠丈夫的手来支撑了。凭着学来的那套手艺,他又带上了几个徒弟,他收徒弟从来不收任何费用,因为他知道年轻人混口饭吃不容易,因为他也曾吃过苦。

  有件事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九九年的七月初七他被一户人家喊去修冰柜。户主说冰柜的毛病就是不能制冷。问题不困难,他心里这么想。可结果不但没能修好反而把那一冰柜雪糕给弄化。他被户主骂了,还差点被打,就连他搞修理的工具也被蛮横的户主给扣押了。他陪了,不仅陪了雪糕钱还陪了没有修好冰柜的损失。妻子没有抱怨他,都怕这名声没了,那日后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那天他挎着修理包回家,陈老汗很远便喊:老刘,你咋就这么有本事?两个大学生都让你送出来了。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学会忍耐,并且在忍耐中找方法,忍耐就能过下道坎。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最后一次要钱
他的老家在四川,去年九月他去了甘肃读大学。他很穷,穷得响叮当,穷得连回家过年的车费也没有。他在学校里那么出名不是因为当了宣传部长,而是他每天下午放学都在食堂拖地板。父亲答应他十多天后寄钱来,因为家里刚刚才把他上大学借的学费还清。看着同学们背着大包小包跨出校门,他心里除了很不是滋味还有一种模模糊糊的东西让他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他有哭的冲动,但一想到老父亲的话他就把泪水憋了回去。昔日拥挤的寝室现在看来大得像一张僵尸嘴,似乎要把他吞掉。对面窗户紧闭着,没人。有人的窗户也是关着的。家里有个弟弟读初二,还有个哥哥在广东读大四,他呢?才踏进大学校门一个学期。有时他歇斯底里大骂自己太听父母的话,为何就要把书一直读下去?父亲今年五十五母亲今年五十三,看上去就跟城里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没有什么两样。他算了一笔时间账,他现在二十岁,待自己大学读完找到工作挣点孝顺钱至少要六年。六年,对父母来说是一种煎熬,尽管这中间掺杂着希望。他怕父母坚持不下来,去年父亲被查出患有食道癌而且是晚期,这事就父亲不知道。他不是胡思乱想,谁也不知道父亲哪一天会驾鹤西去。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只会把活人累病累死。他一次次这样问自己一次次这样匆忙回答自己。每次都感觉心里面的苦水在清晰地上泛。在未去甘肃之前,全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父亲笑对他们说:我们家肯定要出三个大本科学。我敢肯定他母亲也笑着,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呢?我得想象,也许如秋日里飘落下的树叶一样枯黄,也许……

  那学期他定下的三个计划都已实现。第一,早上尽量不吃早饭,中午吃二块五的素菜,下午吃一个包子一个馒头,每周二,五中午吃荤菜。第三,不买新衣服,这个计划就差点失败。兰州的冬天冷得要命,初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感觉十分不适应。同学在十一月就戴着手套穿着羽绒服,他呢?就那几件老家带来的衣服,斗不过那种鬼天气,他就把几件衣服一起穿上。这样虽达到了御寒的目,但没了换洗的衣服,同学看出他的难处就借衣服给他穿,有个同学还把自己的一件旧羽绒服送给他。他没有穿几天就拿着它去了邮局,大概十多天过去,他父亲身上便多了一件外衣。父亲穿得乐意,他也冷得高兴。那个冬天对他而言特别漫长,他期盼春天的阳光早来,尤其是在无眠的深夜。要回家了,回家后就没那么冷,也许以后都不会那么冷。在校呆那十几天,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把校园逛个彻底。第二,把寝室来个大扫除。第三,写了五封信。只有一封寄了出去。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四号他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二百元钱。他可以回家了,他也可以提着大包小包跨出寝室跨出那个他终于看完的校园。在成都火车站他下车走进售票大厅,当他走出来时一张开往重庆的车票拽在了他的手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倾诉者就是我决定用一辈子去珍惜的好友泽辉。认识他是在学校举行锅庄比赛的现场,我和他坐在一起,看到兴致高时,我便问他的感受,随后我又问他是哪个系的。他许久没有回答我,一双眼无神的看着舞蹈。最后他要了我的电话号码。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得知他是在这个学校做零工,随时有可能离开。写这篇文章时,泽辉早已离开我们学校,他又会去哪儿呢?无人知晓。好男儿,只希望你一路走好,别在让父母担心了。 。 想看书来

羌族小帅哥
小帅哥真的很帅,浓眉大眼笑的时候还带着两个小小的酒窝。我见过他三次,大一下学期的暑假,每次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