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阻击战-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好的几支防水手电,在幽深潮湿的森林里犹如萤虫之光,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斗笠”就相当于林经理找的导游地陪了,他应该是本地人,长年在边境地区隐秘出入的。用行内的话说,他也算是在道上混的,熟悉偷越国境的路线和沿路地形,也知道如何才能有效避开边境警方的巡查监控。
但从他的行为和这次带的路来看,肯定是在当地并没有折腾出什么大名堂来,属黑白两道关系都搭得不硬的那种,充其量只能算个“黑导”。
所以,他只能带着大家偷偷摸摸地趁夜黑雨大时跑路,哪儿偏僻难走他往哪儿带,让一帮子志在争创外汇的热血青年都跟着受罪,叫苦连天。
一行人狼狈地走了两三个小时,问题出来了,好些女孩子大喊走不动了,一个个疲惫不堪。雨衣穿在身上成了负担,身上全淋湿了,装衣服的包裹和鞋子里都灌满了水,越走越沉,脚上还打了水泡。阿芳的双脚更是对称开花,每只脚掌都仨水泡,钻心的疼。
看着女孩子受苦,男孩子们空有怜香惜玉之心,却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帮衬之力。
如果按照这种行进速度,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目的地呀?林经理急得上火,当机立断喝令队伍停下来稍事休整。
五十人队伍的两个最高长官加黑导先生三人紧急会晤,共商战略战术调整事宜,讨论来讨论去总不得法,谁都无计可施。
眼看时间一分分流逝,黑导先生不得不抢过指挥权,将一根临时充当拐杖的竹棍往泥地上戳了戳,放下话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呀,同志们。就这样湿耗着不是办法,照目前的情况,只有横下心来打一场硬仗,才有可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换句话说,只有拿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那股子狠劲儿,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将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老黑的原话不会这么说,那不是他的风格。他的话更为质朴简洁,而且切中要害。
他其实就说了一句:管他呢,死一个少个负担,接着走他娘的!
林经理却不能将这个话原样传达,他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能跟一个黑导一般见识。
他爬到一块石头上,重重地咳嗽了一下,很显出一种威严气魄。然后皱着眉头用手电筒朝周围扫了一遍,底下是或蹲或坐或拄棍站着的一支毫无战斗力的、疲软的丐帮队伍。几天前,他们还群情亢奋、活蹦乱跳的,而现在……
他深吸了一口气,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对大家说:妈奶个B,想赚钱发财的,就站起来接着跟我走。你们说受苦,老子不是也跟着一身泥?什么时候少走了半步?都打起精神来,前面再翻过两个山头就到了。走不动的,就躺在地上等着喂狼喂野狗,骨头都给你啃得干干净净的,尸都不用人收。
这话说得够狠,让所有的人都寒而更栗,他们纷纷拿起竹棍,默默地准备再次启程。
没有人愿意留在这深山老林里,除非真的不想活了。
可是接下来的路让所有人怎么都想像不到。过了一个山头,斗笠黑导带着众人朝更高的一座山迈进。才到半山腰,路面上竟然出现了白白的、冰凌晶状的积雪!
难怪三个领导人每人也都拎了一个大袋子,却原来装的是用油纸包着的棉衣裤等保暖设施,这时候全拿出来装备上了。
虽然雪面用棍子戳上去感觉并不厚实,却足以让这支丐帮队伍的苦难再深上一层。
这个时候,大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包里所有的衣裤都往身上套,淋湿的衣服已经明显发硬,但聊胜于无。
膝盖以下早已麻木,脚步是机械地往前挪动,有些甚至手脚并用往山上爬。。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四章 伤痕累累的偷渡(七)
湿衣冷风,雪岭夜行,饥寒交迫。任谁都难以想像,这五十个人的那一夜,究竟是怎么度过的。
不说了,不说了。我脑海中关于那一夜的印象,来源于十六岁的小姑娘阿芳时断时续的悲情诉说。当时的具体情形,你我都没有亲见,也无法亲见。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地感受,感受她那份深切的悲伤与自责、疼痛与恐惧,以及曾经的绝望与无助。
经过整整一晚上艰辛的跋涉,五十个人在天亮前全部都活着到了G国。他们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却没有接受到任何治疗,而是统一被关进一个地处偏远、外带围墙的两层楼房。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楼被当地人称为“鸭子楼”,是G国一个偷渡组织专门用来临时藏匿、关押“人蛇”(偷渡者)的所在。顾名思义,偷渡者在当地则一概被称作“鸭子”,关进楼后就只能等待出售。
第二天中午,他们即发现林马及黑导三人已经不知去向,并没有安排什么签证转飞。而看管的人言语粗暴,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甚至有两个当地马仔嚣张地意图对他们中一个因伤行动困难的女孩当众欲行不轨,十余个男孩群起而攻,才并未让其得逞。
至此,他们很快明白过来,所谓的赴欧务工,只是林经理精心编织的一个骗局。而这些天来千辛万苦经历承受的种种不堪,本是希冀换取一个美丽的金钱童话,却未料到竟是为了奔向这座羞辱的“鸭子楼”!女孩喑哑的哭声顿时混成一片。
兴许是那些“蛇头”(偷渡活动组织者)、马仔看到这不过是一帮半死不活的伤病人员,因而放松了警惕。就在被关进楼里的第二天晚上,五十个人中的两个受伤较轻的年轻男孩趁黑翻出围墙,敲开了一家中餐馆的门,在好心老板的帮助下,直接向我国设在G国的大使馆求助。
大使馆紧急联系当地政府,出动大量警力赶往关押地点。
原以为可能发生武力对峙,不料楼里的所有看守人员已经探知风声,一个个逃之夭夭了。
被关的其余四十八个人顺利得到解救,大使馆迅速办理遣返手续,包机将他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
其中曲折自不必说。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五十个人的身份确认、伤病救治等系列问题,大使馆都按照特事特办原则,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给予及时处理,将此事件给国家带来的外事影响和给个人身体造成的损害都降到了最低。
遗憾的是,无论各方面是怎样的努力,阿芳的双脚脚趾还是没有保住。因为严重冻伤,医院不得不将她所有的脚趾全部切除,只剩下一双光秃秃的脚掌。
当电视镜头渐渐移到阿芳那双还缠满了纱布的双脚、同期声中传来她悲痛欲绝的哭声时,坐在电视机旁刚好看到这条专题新闻的于飞,一时间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就在住院的十多天时间里,这么大的一个案子竟然就在眼皮底下发生了,这么多人因此遭受了非人的磨难,而自己居然毫无察觉,更别说去设法阻止了!
这简直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呀!于飞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第二十五章 飞来的公司(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五章 飞来的公司(一)
根据阿芳他们关于林经理和当初招聘地点的描述,省边防总队按照属地管辖原则,对滨州市边防支队提出了严厉批评,并要求滨州支队立即组织侦办此案,找出背后的组织者。
五十个人在自己的属地集结,并成功地跑到了境外。虽说并不是从自己的地盘上出境的,也都被遣返了回来,但如果单从技术层面上讲,人毕竟是出去了,这就是一起得逞的偷渡案件。
对边防部门来说,这类事件是绝不允许出现的。
更何况,这起案件直接导致了五十个当事人遭受到严重的身心创伤,并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滨州支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支队侦查队作为主要力量迅速投入侦办工作,一方面向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查找太朋外贸公司的情况,一方面派人去当初的招聘地点寻找线索。
结果出人意料,这家公司压根儿就没有正式注册过,纯属子虚乌有。而招聘地点只是一个临时租用场所,那里早已人去楼空,什么都没留下。
场地管理人员那儿倒是有一套完整的办公楼租用手续,租期为一年,预交了半年的租金,实际上只用了一个星期就锁门走人了。因为手续健全,租金又未到期,也就没有人管这事儿。
从场地管理人员提交的有关证照复印件等资料上看,那个公司名称确为太朋外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一百万元。法人代表是一个叫林源的人,也就是那个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了的林经理。
但经过核实,这套资料、包括林源的身份证,全部都是伪造的,完全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支队派去对刊登过招聘广告的报社进行调查的人员也反馈消息回来说,各报社自始至终接触到的,也只有一个自称为林源林经理的人,所提供的资料与租用场地时递交的资料如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公司名称上的明显不符,某报社广告部曾经问过林经理,为什么招聘广告上写的是“大鹏外贸”,而证明资料中却成了“太朋外贸”?
林经理当时的解释很诚恳,他说,他们太朋公司才刚刚成立,又地处滨州,名不见经传。而大鹏公司在海城算是一家比较成熟的外贸公司,已经站稳脚跟的。正好两个公司的名称相近,他们就临时借用一下,借大鹏的名气招人,这样招过来的人或许档次会相对高些。
广告部奇怪了:要说挂别人的牌子,经营自己的生意,这在商界时有耳闻,算是一条打开自己产品销路的“捷径”,挂羊头卖狗肉,不算什么稀奇事儿。但如果说仅仅为了招个人,就去挂别人的牌子,这倒是第一次见,有些令人费解。
不过林经理反复作出保证,他们跟大鹏公司沟通过了,两家公司已经达成合作协议,绝不会因为广告问题而给报社带来什么纠纷麻烦。
因为只是条小广告,报社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算过了。没有谁再去追究其中是否存在什么猫腻,有啥猫腻也碍不着报社什么事儿呀。
看来,从报社这头入手,照样查不出什么名堂来。
第二十六章 飞来的公司(二)
另一路去追查那辆“滨州外事旅游”大巴车的人更觉沮丧。据旅游公司称,那辆车在大约一个月前,算来正是那五十个人被运送出滨州的前一晚上,被盗了。旅游公司早向公安部门报过警,目前尚未破案,车辆仍然没有找回。
警方在各高速路口的监控录像上,也没有发现相同车牌号的车辆。估计车牌号被更换了,而且行走的路线可能主要是国道,刻意避开了摄像头的监控。
这些情况在公安部门的记录里得到了证实。
查找的线索一个个中断。
各路人马相继撤回,对整桩案件的各个环节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重商对策。
要说起来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有明确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还有五十个随时都可以拉出来作证的当事人。
问题在于,细细地推敲一下这段时间的调查情况,除了这五十个当事人的问询笔录、证言证词,竟找不到其他任何过硬的佐证材料,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