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这就是曾国藩 >

第20章

这就是曾国藩-第20章

小说: 这就是曾国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3。帮办团练大臣3
怪不得,张亮基连这一千湘勇也看在了眼里,原来常年驻守湖南的正牌军队八旗和绿营都北上追击太平军去了,此时的长沙已经没几个可以打仗的兵了。

  没有了兵,匪患自然就多了起来,治安简直差到了极点,光天化日之下,长沙城内土匪横行,奸淫、抢劫接连不断地发生,一时间长沙城内乱作一团。还有,长毛撤军长沙以后,长沙城内的民心大乱,大部分人都认为长毛还会打回来,长沙迟早要沦陷,城内的居民每天都在恐惧中煎熬,简直生不如死。

  既要维持城内治安,又要时刻提防太平军的进攻,必须训练出一支凶猛强悍的军队来,只有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守住长沙才有希望。

  乱世中,人人都忙着自保,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了。

  既然要力保长沙不丢,还要在省城建一大团,就必须招募团勇,否则拿什么来和凶猛的太平军对抗。

  于是,曾国藩决定在长沙就地招募团勇。一时间,长沙城内吃不饱饭的人都来报名了:有乞丐,有孤儿,有小偷,也有骗吃骗喝的小混混……

  曾国藩自然不会来一个收一个,他从中选择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组成了团练大军,虽然这些人素质低下,但他相信通过训练,照样可以练就一支让太平军闻风丧胆的军队。

  这些来报名的人,不光图一口饭吃,还眼巴巴地图着那月底的军饷。问题出现了,人少的时候,曾国藩还可以应付,如今人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不光军饷没有着落,就是每天的饭菜都快成了问题了。

  向朝廷要钱是异想天开,咸丰帝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功夫管这团练的事情,再说,国库早已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来给团练大臣堵窟窿。

  于是,曾国藩在省城大搞募捐活动,靠募捐来的钱支撑团练的费用。这其中捐钱的人大多是地主或官僚,他们就成了办团练的经济支持者。但这些人平时都剥削惯了,如今让他们出血,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如果不是长毛作乱,他们肯定一两银子也不会出,如今权当破财免灾吧。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曾国藩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要为人家办事。他挂牌的“湖南审案局”开始发挥作用了,起码要稳定长沙的局势,维护当地的治安。 txt小说上传分享

64。治乱世,用重典1
曾国藩的计划是美好的,但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大。眼前长沙的状况让他有些挠头。

  太平军虽然撤离了湖南,但湖南的穷苦百姓和许多会党受到太平军胜利的鼓励,也开始蠢蠢欲动。

  湖南历来是会党集中的地方,如天地会、串子会、红黑会、半边钱会、一股香会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虽然大部分会党党徒在太平军入湘后投奔了太平军,但还有一些名目繁多的民间会党成群结伙,时不时地干一些违法的罪恶勾当,眼中地扰乱社会治安。此外还有横行的地痞流氓、溃败的散兵游勇及游走的偷盗之徒,都成了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

  整个湖南的治安状况都是如此,长沙自然也不例外。

  再说,团练不是正规部队,只是帮着省里维持地方治安,守卫地方。所以,曾国藩刚到长沙的主要差使就变成了对付地方的小股暴动。至于组建新军的计划只能往后拖一拖了。在刚刚上任没多久,他就把严惩土匪作为他的“团练”方针。在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他向湖南各州县发出号令,要求对土匪、逃勇“格杀勿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十二日,他又给咸丰帝写了一张奏折,即《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在这份奏折中,他系统地表述了对太平军要严刑峻法的观点。

  咸丰帝接到这份奏折后,看到曾国藩如此仇视造反者,和自己不谋而合,便痛快地批阅道:“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

  有皇帝老儿的支持,曾国藩的腰杆就直了许多,办起事来也雷厉风行。

  不几天时间,呈报到“审案局”的急件就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曾国藩虽然是二品大员,做过十几年京官,但只是天天和经书、诗文打交道的文员,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况且手中只有那千把由几名书生率领的还没有经过正式训练的军队,真是顾了东顾不了西,一时间弄得这位湖南团练大臣焦头烂额。

  不过,这位文吏出身的团练大臣自有他的办法和手段。对于那些滋扰犯事的人,不论是盗贼、土匪,还是游勇、百姓一律处以重典,只要闹事,就有一个抓一个,有两个抓一双。他经常对“审案局”的官员讲:*匪乱,要心狠手辣,不讲仁慈,治乱世要用重典,商鞅的办案手段就是我们的榜样,不要怕今后落个车裂的下场。

  为了杀一儆百,曾国藩还命人制作一批类似于囚车的木笼,把抓获的土匪关在木笼里游街。这种木笼大约有一人高,犯人的头被卡在木枷中,四肢捆绑,只能站在笼子里。白天用车拉着,在城内四处游街。夜晚则放在露天里,派兵丁看守。不给吃,也不给喝,不出三四天,犯人便惨死在笼子里了。

65。治乱世,用重典2
曾国藩的计划是美好的,但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大。眼前长沙的状况让他有些挠头。

  太平军虽然撤离了湖南,但湖南的穷苦百姓和许多会党受到太平军胜利的鼓励,也开始蠢蠢欲动。

  湖南历来是会党集中的地方,如天地会、串子会、红黑会、半边钱会、一股香会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虽然大部分会党党徒在太平军入湘后投奔了太平军,但还有一些名目繁多的民间会党成群结伙,时不时地干一些违法的罪恶勾当,眼中地扰乱社会治安。此外还有横行的地痞流氓、溃败的散兵游勇及游走的偷盗之徒,都成了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

  整个湖南的治安状况都是如此,长沙自然也不例外。

  再说,团练不是正规部队,只是帮着省里维持地方治安,守卫地方。所以,曾国藩刚到长沙的主要差使就变成了对付地方的小股暴动。至于组建新军的计划只能往后拖一拖了。在刚刚上任没多久,他就把严惩土匪作为他的“团练”方针。在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他向湖南各州县发出号令,要求对土匪、逃勇“格杀勿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十二日,他又给咸丰帝写了一张奏折,即《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在这份奏折中,他系统地表述了对太平军要严刑峻法的观点。

  咸丰帝接到这份奏折后,看到曾国藩如此仇视造反者,和自己不谋而合,便痛快地批阅道:“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

  有皇帝老儿的支持,曾国藩的腰杆就直了许多,办起事来也雷厉风行。

  不几天时间,呈报到“审案局”的急件就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曾国藩虽然是二品大员,做过十几年京官,但只是天天和经书、诗文打交道的文员,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况且手中只有那千把由几名书生率领的还没有经过正式训练的军队,真是顾了东顾不了西,一时间弄得这位湖南团练大臣焦头烂额。

  不过,这位文吏出身的团练大臣自有他的办法和手段。对于那些滋扰犯事的人,不论是盗贼、土匪,还是游勇、百姓一律处以重典,只要闹事,就有一个抓一个,有两个抓一双。他经常对“审案局”的官员讲:*匪乱,要心狠手辣,不讲仁慈,治乱世要用重典,商鞅的办案手段就是我们的榜样,不要怕今后落个车裂的下场。

  为了杀一儆百,曾国藩还命人制作一批类似于囚车的木笼,把抓获的土匪关在木笼里游街。这种木笼大约有一人高,犯人的头被卡在木枷中,四肢捆绑,只能站在笼子里。白天用车拉着,在城内四处游街。夜晚则放在露天里,派兵丁看守。不给吃,也不给喝,不出三四天,犯人便惨死在笼子里了。

  不久,湖南百姓都知道长沙出了个无比残忍的团练头子曾国藩。在这种重典下,难免有心底不坏的老实人因为一个馒头撞在枪口上,曾国藩也确实有杀错的人的时候。当时长沙的知府叫仓景恬,他写了一份*,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审案局,仅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至少4个人。那是一个冤案,但是曾国藩把好人杀了,把坏人放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6。治乱世,用重典3
不久,湖南百姓都知道长沙出了个无比残忍的团练头子曾国藩。在这种重典下,难免有心底不坏的老实人因为一个馒头撞在枪口上,曾国藩也确实有杀错的人的时候。当时长沙的知府叫仓景恬,他写了一份*,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审案局,仅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至少4个人。那是一个冤案,但是曾国藩把好人杀了,把坏人放了。

  于是,许多人向省里告状,说“审案局”是阎王殿,杀人不眨眼。甚至连“审案局”里的一些官员也表示不愿意再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但张亮基却全力支持曾国藩,于是,这些人的告状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大家知道,因为“杀土匪”,即使告到咸丰那里也无济于事,皇帝恨的就是“土匪”太多。所以就再也没有人告曾国藩的状了。

  于是,曾国藩每天主要的工作便是命令杀人,凡捉到的都是“匪”,也用不着审问,只要“验明正身”,便一个“杀”字解决。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非常时期,曾国藩的严刑酷罚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长沙的局面慢慢稳定了下来,闹事的人越来越少了。

  曾国藩看到团练如此有成效,心中十分得意。张亮基也上折奏报咸丰,说曾国藩“有胆有识,刚强干练”。

  “治乱世,用重典”是安定地方,抑强扶弱,人民安居乐业的一条铁律。

  元末明初,社会不宁,犯罪现象严重,被明太祖视为乱世。朱元璋的人生哲学正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所以他遵循古训,提出:“吾治乱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形成影响明朝的“治乱世用重典”的治世思想。制定《大明律》,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 制定《明大诰》,从严惩罚犯罪。 

  其实,“治乱世用重典”是以重刑威慑阻遏犯罪的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法家一派的法律思想家们奉为预防犯罪、治理国家的经典。按照近代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人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只要刑罚有可能带给犯罪人足够的痛苦;他就不会选择犯罪。死刑能够带给犯罪人的痛苦是最大的;当然就对犯罪人有着最大的心理强制;对犯罪行为有着最有效的威慑力。

  我们知道,在自然状态下,弱肉强食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原则。谁的胳膊粗,拳头硬,人多势众,谁就是老大。而得不到政府与法律保护的百姓为求自保,或站起来自卫,或依附黑社会,结果都会削弱统治者的权威,最终导致剧烈的社会*。所以历朝历代都有抑强扶弱,除暴安良的职责。

  而在这样的乱世,只有采取铁腕政策,才可能使一方获得安定,即治乱世,用重典,曾国藩无疑是做对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7。变相的“奖励”——曾剃头
短短一段时间,在“审案局”初设的不满4个月内,曾国藩就下令杀了137人。由他批示各县“就地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