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醒世恒言 >

第93章

醒世恒言-第93章

小说: 醒世恒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榕扯李承祖坐下,玉英姊妹,自避过一边。焦氏一面教丫头把酒去热,自

己踅到后门首,恰好苗全已在那里等候。焦氏接了药,分付他停一回进来。焦氏

到厨下,将丫头使开,把药倾入壶中,依原走来坐下。少顷,丫头将酒镟汤得飞

滚,拿至桌边。焦榕取过一只茶瓯,满满斟一杯,递与承祖道:“贤甥,借花献

佛,权当与你洗尘。”承祖道:“多谢舅舅!”接过手放下,也要斟一杯回敬。

焦榕又拿起,直推至口边道:“我们饮得多了,这壶中所存有限,你且乘热饮一

杯。”李承祖不知好歹,骨都都饮个干净。焦榕又斟过一杯道:“小官人家须要

饮个双杯。”又推到口边。那李承祖因是尊长相劝,不敢推托,又饮干了。焦榕

再把壶斟时,只有小半杯,一发劝李承祖饮了。那酒不饮也罢,才到腹中,便觉

难过,连叫肚痛。焦氏道:“想是路上触了臭气了。”李承祖道:“也不曾触甚

臭气。”焦氏道:“或者三不知,那里觉得!”须臾间药性发作,犹如钢枪攒刺,

烈火焚烧,疼痛难忍,叫声:“痛死我也!”跌倒在地。焦榕假惊道:“好端端

地,为何痛得恁般利害?”焦氏道;“一定是绞肠沙了。”急教丫头扶至玉英床

上睡下,乱攧乱跌,只叫难过。慌得玉英姊妹手足无措,那里按得他住!不消

半个时辰,五脏迸裂,七窍流红,大叫一声,命归泉府!旁边就哭杀了玉英姊妹,

喜杀了焦氏婆娘,也假哭几声。焦榕道:“看这模样,必是触犯了神道,被丧煞

打了。如今幸喜已到家里,还好。只是占了甥女卧处,不当稳便。就今夜殓过,

省得他们害怕。”焦氏便去取出些银钱。

那时苗全已转进前门,打探听得里边哭声鼎沸,量来已是完帐,径走入来。

焦氏恰好看见,把银递与苗全,急忙去买一具棺木,又买两壶酒,与苗全吃够一

醉。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玉英姊妹走开。向

床上翻那尸首,也不揩抹去血污,也不换件衣服,伸着双手,便抱起来。一则那

厮有些蛮力,二则又趁着酒兴,三则十数岁孩子,原不甚重,轻轻的托在两臂,

直至厢房内盛殓。玉英姊妹,随后哭泣。谁知苗全落了银子,买小了棺木,尸首

放下去,两只腿露出了五六寸。只得将腿儿竖起,却又顶浮了棺盖。苗全扯来拽

去,没做理会。玉英姊妹看了这个光景,越发哭得惨伤。焦氏沉吟半响,心生一

计。把玉英姊妹并丫头都打发出外,掩上门儿,教苗全将尸首拖在地上,提起斧

头,砍下两只小腿,横在头下,倒好做个枕儿。收拾停当,钉上棺盖,开门出来,

焦榕自回家去。玉英觑见棺已钉好,暗想道:“适来放不下,如何打发我姊妹出

来了,便能钉上棺盖?难道他们有甚法术,把棺木化大了,尸首缩小了?”好生

委决不下。过了两日,焦氏备起衣衾棺椁,将丈夫骸骨重新殓过,择日安葬祖茔。

恰好优恤的覆本已下:李雄止赠忠勇将军,不准升袭指挥。焦氏用费若干银两,

空自送在水里。到了安葬之日,亲邻齐来相送。李承祖也就埋在坟侧。偶有人问

及,只说路上得了病症,到家便亡。那亲戚都不是切己之事,那个去查他细底。

可怜李承祖沙场内倒挣挫得性命,家庭中反断送了残生。正是:

非故翻如故,宜亲却不亲。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常言道:痛定思痛。李承祖死时,玉英慌张慌智不暇致详,到葬后渐渐想出

疑惑来。他道:“如何不前不后,恰恰里到家便死,不信有恁般凑巧!况兼口鼻

中又都出血,且不拣个时辰,也不收拾个干净,棺木小了,也不另换,哄了我们

转身,不知怎地,胡乱迭入里面。那苗全听说要送他到官,今半句不题,比前反

觉亲密,显系是母亲指使的。看起那般做作,我兄弟这死,必定有些蹊跷!”心

中虽则明白,然亦无可奈何,只索付之涕泣而已。那焦氏谋杀了李承祖之后,却

又想道:“这小杀才已除,那几个小贱人,日常虽受了些磨折,也只算与他拂养。

须是教他大大吃些苦楚,方不敢把我轻觑。”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

皮鞭,打得体无完肤。却又不许啼哭,若还则一则声,又重新打起。每日止给两

餐稀汤薄粥,如做少了生活,打骂自不消说,连这稀汤薄粥也没有得吃了。身上

的好衣服,尽都剥去,将丫头们的旧衣旧裳,换与穿着。腊月天气,也只得三四

层单衣,背上披一件旧绵絮。夜间止有一条藁荐,一条破被单遮盖,寒冷难熬,

如蛆虫般搅做一团,苦楚不能尽述。玉英姊妹捱忍不过,几遍要寻死路。却又指

望还有个好日,舍不得性命,互相劝解。真个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看看过了残岁,又是新年。玉英已是十二岁。那年二月间,正德爷晏驾,嘉

靖爷嗣统,下速诏遍选嫔妃。府司着令民间挨家呈报,如有隐匿,罪坐邻里。那

焦氏的邻家,平昔晓得玉英才貌兼美,将名具报本府,一张上选的黄纸帖在门上。

那时焦氏就打张了做皇亲国戚的念头,掉过脸来,将玉英百般奉承,通身换了绫

罗锦绣,肥甘美味,与他调养。又将银两教焦榕到礼部使用。那玉英虽经了许多

磨折,到底骨格犹存,将息数日,面容顿改。又兼穿起华丽衣服,便似画中人物。

府司选到无数女子,推他为第一,备文齐送到礼部选择。礼部官见了玉英这个容

仪,已是万分好了。但只年纪幼小,恐不谙侍御,发回宁家。那焦氏因用了许多

银子,不能够中选,心下懊悔气恼。原翻过向日嘴脸,好衣服也剥去了,好饮食

也没得吃了,打骂也更觉勤了。常言说得好: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当初李雄家

业,原不甚大,自从阵亡后,焦氏单单算计这几个小儿女,那个思想去营运。一

窝子坐食,能勾几时。况兼为封荫、选妃二事,又用空了好些。日渐日深,看看

弄得罄尽。两个丫头也卖来完在肚里。那时没处出豁,只得将住房变卖。谁知苗

全这厮,见家中败落,亚奴年纪正小,袭职日子尚远,料想日前没甚好处,趁焦

氏卖得房价,夜间捵入卧房,偷了银两,领着老婆,逃往远方受用去了。到次

早,焦氏方才觉得。这股闷气无处发泄,又迁怒到玉英姊妹,说道:“如何不醒

睡,却被他偷了东西去?”又都奉承一顿皮鞭。一面教焦榕告官缉捕。过了两月,

那里有个踪迹。此时买主又来催促出房。无可奈何,与焦榕商议,要把玉英出脱。

焦榕道:“玉英这个模样儿,慢慢的觅个好主顾,怕道不是一大注银子。如今急

切里寻人,能值得多少?不若先把小的胡乱货一个来使用。”焦氏依了焦榕,便

把桃英卖与一个豪富人家为婢。姊妹分别之时,你我不忍分舍,好不惨伤!焦氏

赁了一处小房,择日迁居。玉英想起祖父累世安居,一旦弃诸他人,不胜伤感。

走出堂前,抬头看见梁间燕子,补缀旧垒,旁边又营一个新巢,暗叹道:“这燕

儿是个禽鸟,秋去春来,倒还有归巢之日!我李玉英今日离了此地,反没个再来

之期了!”抚景伤心,托物喻意,乃作《别燕诗》一首。诗云:“新巢泥落旧巢

欹,尘半疏帘欲掩迟。愁对呢喃终一别,画堂依旧主人非。”

元来焦氏要依傍焦榕,却搬在他侧边小巷中,相去只有半箭之远,间壁乃是

贵家的花园。那房屋止得两间,诸色不便,要桶水儿,直要到邻家去汲。那焦氏

平昔受用惯的,自去不成,少不得通在玉英、月英两个身上。姊妹此时也难顾羞

耻,只得出头露面。又过了几时,桃英的身价渐渐又将摸完。一日傍晚,焦氏引

着亚奴在门首闲立,见一个乞丐女儿,止有十数岁,在街上求讨,声音叫得十分

惨切。有个邻家老妪对他说道:“这般时候,那个肯舍,不时回去罢!”那叫化

女儿哭道:“奶奶,你那里晓得我的苦楚!我家老的,限定每日要讨五十文钱,

若少了一文,便打个臭死,夜饭也不与我吃,又要在明日补足。如今还少六七文,

怎敢回去?”那老妪听说得苦恼,就舍了两文。旁边的人,见老妪舍了,一时助

兴,你一文,我一文登时到有十数文。那叫化女儿千恩万谢,转身去了。焦氏听

了这片言语,那知反拨动了个贪念,想道:“这个小化子,一日倒讨得许多钱。

我家月英那贱人,面貌又不十分标致。卖与人,也值得有限。何不教他也做这桩

道路,倒是个永远利息。”正在沉吟,恰好月英打水回来。焦氏道:“小贱人,

你可见那叫街的丫头么?他年纪比你还小,每日倒趁五十文钱。你可有处寻得三

文五文哩?”月英道:“他是个乞丐,千爷爷,万奶奶,叫来的,孩儿怎比得他!”

焦氏喝道:“你比他有甚么差!自明日为始,也要出去寻五十文一日,若少一文,

便打下你下半截来。”玉英姊妹见说要他求乞,惊得面面相觑,满眼垂泪,一齐

跪下,说道:“母亲!我家世代为官,多有人认得,也要存个体面。若教出去求

乞,岂不辱抹门风,被人耻笑?”焦氏道:“见今饭也没有得吃了,还要甚么体

面,怕甚么耻笑?”月英又苦告道:“任凭母亲打死了,我决不去的。”焦氏怒

道:“你这贱人,恁般不听教训!先打个样儿与你尝尝。”即去寻了一块木柴,

揪过来,没头没脑乱敲。月英疼痛难忍,只得叫道:“母亲饶恕则个!待我明日

去便了。”焦氏放下月英,向玉英道:“不教你去,是我的好情了,反来放屁阻

挠?”拖翻在地,也吃一顿木柴。到次早,即赶逐月英出门求乞。月英无奈,忍

耻依随,自此日逐沿街抄化。若足了这五十文,还没得开口。些儿欠缺,便打个

半死。

光阴如箭,不觉玉英年已一十六岁。时值三月下旬,焦榕五十寿诞,焦氏引

着亚奴同往祝寿。月英自向街坊抄化去了,止留玉英看家。玉英让焦氏去后,掩

上门儿,走入里边,手中拈着针指,思想道:“爹爹当年生我姊妹,犹如掌上之

珠,热气何曾轻呵一口。谁道遇着这个继母,受万般凌辱。兄弟被他谋死,妹子

为奴为丐,一个家业弄得瓦解冰消。沦落到恁样地位,真个草菅不如!尚不知去

后,还是怎地结果?”又想道:“在世料无好处,不如早死为幸。趁他今日不在

家,何不寻个自尽,也省了些打骂之苦!”却又想道:“我今年已十六岁了,再

忍耐几时,少不得嫁个丈夫,或者有个出头日子,岂可枉送这条性命?”把那前

后苦楚事,想了又哭,哭了又想。直哭得个有气无力,没情没绪。放下针指,走

至庭中,望见间壁园内,红稀绿暗,燕语莺啼,游丝斜袅,榆荚乱坠。看了这般

景色,触目感怀。遂吟《送春诗》一首。诗云:“柴扉寂寞锁残春,满地榆钱不

疗贫。云鬓衣裳半泥土,野花何事独撩人。”玉英吟罢,又想道:“自爹爹亡后,

终日被继母磨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