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星际花匠生活(完结) >

第3章

星际花匠生活(完结)-第3章

小说: 星际花匠生活(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工这一行嘛,姜灵不感冒——生活没自由呀!建筑这一行呢,原材料方面,金海星那边很快可以自给自足。地球这边,估计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要运过去一批车床之类的工具,与一些成品机械。

    那么……

    农业!

    只有农业。

    农业上有了什么新的优良品种,新的栽培方法,两边都是相通的。而且,以后地球人要出口东西,大头就是农产品。更何况,金海星也没有什么特产矿物……

    ——否则旁边那些二级、三级文明,就算有那个什么银河联盟条例,又怎么会安安稳稳把金海星交给初出茅庐的地球人?好比联合国不批准,为了石油,美国照打伊拉克!

    至于地球上的矿产,一者,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二者,文明差距、运费关系,别人鲜少会要。直白而言,山沟沟里土法炼出来的铁疙瘩,千辛万苦运到炼钢厂去卖,会有人收么?!

    倒是运些红薯出来卖,看在便宜的份上,养猪场可能会买去做饲料!

    很清楚。

    很简单。

    也很残酷……

    ……

    姜灵按照顺序浏览着学校,整理它们的农业类短期培训班,把它们做成一个表格;同时吐出核与皮搁到盘子里,又取了一个李子咬进嘴里。

    这个李子特别好吃,清甜清甜的,而且没核,皮则薄得好像不存在。可惜姜灵没意识到,只是惬意地眯起眼,舔了舔嘴唇,就“咕嘟”一下咽了下去,又伸手去抓了一个。

    就这样,姜灵一口气忙到深夜;然后突然间,姜灵肚子里一阵叽叽咕咕异响。

    ——啊?好像要拉肚子了?!

    *********

    尽管拉肚子、拉得奇臭无比,还前前后后拉了四次,这一晚上,姜灵仍旧完成了她的表格。

    对这样的效率,姜灵颇有成就感。所以拉肚子的不愉快,被姜灵抛去了脑后——她的肠胃没什么毛病。偶尔拉肚子,不是有些着凉了,就是吃了不对的东西。

    所以姜灵只是觉得自己倒霉,也不慌张——越拉越少,间隔则越来越长,这就说明没问题。没办法,姜灵读书时吃食堂、工作后又吃工作餐,可不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了,经验丰富!反正只要拉干净了,就好了。至于去医院检查,大花冤枉钱不说,没病也会折腾得有病。

    ……

    因为不用上班,姜灵一睡睡到自然醒。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拉肚子,姜灵这一晚却睡得极好。第二天姜灵起来,端着果盘子、拎着空了的水壶出来,正赶上爸爸妈妈在玄关换鞋,准备去上班。

    姜灵摆摆手做送别状:“爸爸妈妈再见!噢对了,爸,今天我去买菜吧。”

    姜富安乐得轻松:“好啊。灵灵,李子给你洗好了,昨晚八个,今天也八个。”

    胡海燕想起了什么,道:“买菜记得带把葱啊,冰箱里没了。别像你爸似的,我说了多少回了,总是忘掉!”

    姜富安哼哼:“又不是什么大东西……”

    的确不是什么大东西。但做菜少了葱蒜姜,许多菜就不行了。比如清蒸鱼,比如炒鸡蛋。姜灵连忙接口:“那我再买一盒豆腐,晚上做豆腐鱼羹?生姜要不要?”

    胡海燕想了想:“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生姜厨房看看吧,要是差不多没了,那就买一点。拜拜!”

    姜灵乐了:“拜拜!”

    姜富安最后叮嘱:“拜拜,早饭午饭不要忘记吃啊!”

    姜灵无奈又好笑——在父母眼里,她姜灵压根就没长大过。

    可虽然无奈,却也温馨。姜灵打着哈欠穿过客厅,拎起热水瓶,把水壶倒了个半满,不盖盖子,就这么搁着等凉开水,然后去了厨房,核往垃圾桶里一倒,打开水龙头,用小水细细冲了冲,就算洗好了。

    “咦,明明只有七个核嘛?爸爸记错了?”

    但姜灵来不及细想了——她又捂住了肚子。

    “唉哟,又要拉了!”

    ——看来得多饿几顿!结结实实地多饿几顿!

    *********

    于是,这一天,姜灵的早餐与午餐,都是一勺燕麦冲热水,打发掉。

    同时,这一天,姜灵精神抖擞地把一本《植物学(上)形态与解剖》看了一个底朝天。这是农业基础知识。不管搞粮食、花卉,还是林业等等,都用得到的基础知识。所以,姜灵已经开始储备了。

    姜灵开头没注意,到后来自己也很惊讶——唔,我的记性好像变好了?不然的话,怎么会一下子背下这么多东西?

    可惜没人回答这问题。而姜灵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干脆不琢磨——反正是好事。她看看时间,已经四点了,就起身抓了钱包出门,去菜场买菜。

卷一:一个时代的开启【上】 03、果眼菜睛

    这个时间,菜场的晚市已经开始。人来人去,逐渐开始热闹起来了。

    姜灵买了豆腐,挑了一条新鲜的带鱼——不是外港的,靖海市近海的,也就是东海的;又称了四两海麻虾。这两样都不是养殖货,是靖海市人吃惯了的,姜灵也不例外。

    解决了荤菜,姜灵小心走过海鲜摊前黑湿的水泥地,去买蔬菜。

    姜灵是年轻人,没上了年纪的人那么在乎价钱,买菜时虽然也会讲讲价,但并不认真计较,属于能便宜点最好,不能也不会在乎的那一种。事实上,姜灵更在乎感觉——比如蔬菜,要瞧着水灵灵的才好。如果东西不好,再便宜,姜灵也不肯买的。

    而这一回,姜灵挨个摊子看过去,以往水灵灵的蔬菜,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好像……都蒙着一层脏腻腻的灰。可是……

    ——怎么会有灰?!

    姜灵使劲闭闭眼睛,使劲盯过去,哪里有什么灰啊!

    刚巧面前的摊主见姜灵才买了虾和鱼,没一样素菜,招揽生意道:“来一些吧,茄子花菜青菜青椒,都是大棚菜,不打药的!”

    姜灵还在犹豫,闻声抬眼瞧了瞧招呼她的摊主,结果眼角又扫到青菜茄子:还是灰腻腻的!于是姜灵叹了口气……不管怎么样,今天对这些蔬菜,姜灵怎么都是没“感觉”了!

    最后,姜灵还是在菜场后门、在那儿的临时小摊上,从几个本地农民那儿,找到了几个瞧着“不脏”的小摊,挑了些青菜、茄子与小葱。

    *********

    买完这些,时间还早,姜灵依旧走着回家。一路上,姜灵时不时瞅一眼人行道旁的樟树。因为姜灵发觉,这些树木的枝叶上……似乎、好像、仿佛……

    ——也笼着一层灰!

    而路过一家卖临安小核桃的山货特色店时,姜灵无意中扫过一眼,却觉得那里的情况有些奇怪:灰色一点一点的。

    这令姜灵脚下一顿,而后她转身迈进了店里。

    一包包的核桃摆在架子上。每一包里头,大部分小核桃,给姜灵的“感觉”还挺不错;但其间多多少少,都夹杂着“灰点”。小包的十来个,大包的几十个。大致上十四五颗里面,有一颗是坏的。

    靖海市离产区近,姜灵又喜欢小核桃,每年都会吃一些。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现在则好多了,平时想起来了,也能买上一些。有恒康的,也有去临安旅游买来的散装。所以,姜灵对小核桃,经验丰富。

    而以姜灵的丰富经验看来,这家店里的坏核桃比例,其实不算高——当然也不低。

    那店主是个瞧上去三十六七的男人。本来在柜台后的躺椅里闭目养神,手边一杯绿茶放在货架中部的格子里,看姜灵瞧得仔细,却又不问价,坐起身,主动招揽生意道:

    “来一点吧?今年新上市的货,前天刚刚进到的!这可是时兴货,二十八块一斤——超市里要三十四五!恒康要五十块呢。”

    姜灵没说话。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店里卖的小核桃,大半的确是今年的好货,不过里面掺了坏的,还不少。只是不知道,是店主进货时就有,还是店主自己掺的。

    店主又道:“大包小包,都一个价。散的也一样,你要自己挑也成。”

    姜灵听了,微微一笑:“散的?”

    店主起身,也懒得出来,隔着柜台指了指靠墙放的几个硬纸箱。

    姜灵打开箱子盖,里面是布绳系紧了口子的大塑料袋——防潮。姜灵解开袋子,看了看那箱子里的核桃,忽然起了个小小的坏心,于是信手掂起一颗坏的:“老板能让我尝一颗不,好就称个几斤。”

    店主点点头,左右找找,扒拉过柜台一旁的核桃钳,推给姜灵。

    姜灵钳开来,一看,两半核桃壳里露出的核桃肉,是深褐色的,还有点发青。姜灵当即摇头:“这可不是今年的。去年的还是前年的?还霉坏了。”

    店主忙道:“怎么会,这是炒焦了。偶尔有个坏的,也没什么稀奇。”说得十分从容。

    姜灵估计他对这种情形是见怪不怪了。毕竟十几个里面一个坏的,开门做生意,几十个要求“尝一个”的客人里,总会碰巧遇到。何况,这家店也不是头年开了。所以姜灵也不说什么,又掂起一颗坏的。

    这一次钳开来,店主就有些急了:“怎么会这样?实在是太凑巧了。”一边已经从柜台后绕出来。

    可惜他慢了。就走几步路这会儿,姜灵已经掂起了第三颗坏的。

    这一颗再一钳开,店主彻底急了。抓了一大把往柜台上一放:“我就不信了,怎么会这个样子?”一个一个“喀嚓喀嚓”钳开来……都是好的!

    姜灵拍拍干净手:“便宜点吧,这十几个是不错,但前头三个都是坏的。算下来,五个好的,一个坏的,六个里面有一个,这可不少了。老板你不是说二十八块么?二十八除以六,四舍五入等于五,那就二十三块,给我称个五斤吧。这里头坏的可不能叫我付钱!”

    “哪有那么多……”店主自觉倒霉,懊恼地嘀咕,又撇清道,“这货进来就是这样的,二十三块可不行!”

    ——此地无银三百两!

    姜灵耸耸肩,她也没怎么想买。之所以砍价,说着玩儿、吓唬人的成份居多。毕竟人家也是小生意,何况现在卖东西的都这样。更重要的是,这家店里,至少绝大部分,的确是今年的好货。

    所以姜灵无意纠缠这事,转身就打算回去了。

    不料店主却叫住了姜灵:“哎哎,二十三就二十三。唉,这价钱,我可亏了。”

    姜灵有些诧异地回过头来——难道她砍价砍得还不够狠?不过话既然都说出去了,店主又认了这个价。姜灵也就买,反正二十三实在是个好价格。

    至于亏么,恐怕没到那地步。因为这店主是临安那边的当地人,他拿货都从老乡手里直批的,没有中间环节。姜灵毕竟是靖海市的人,听口音就知道一些。

    店主称了五斤,姜灵信手捏出几个坏的。开头一个坏的,姜灵搁在了柜台上,店主随手扔了回去;所以接下来几个,姜灵就逐一钳开来给他看。

    店主哑口无言,鼻尖上汗都出来了。他把一旁的立式电风扇开到风力最大的一档,称完又狠狠抓出两把,给姜灵当添头:“好了好了……好了吧?”

    姜灵笑笑:“行,我回家再慢慢挑。”抽出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给店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