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反腐风云 >

第80章

反腐风云-第80章

小说: 反腐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鹏家北隔条路是地质队楼房大院,季书记老俩口却住在楼下平房,他们不仅是邻居关系,老俩口平易近人给了大鹏家很多的帮助。季书记把全年的煤票给大鹏保障生活,一吨带块混杂煤只需205元,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互相赠送,两家情投意合关系特别密切。大鹏家与那些农村来打工的邻居关系也很好,相互经常串门、请吃饭互助感情融洽,有可能是同命相连吧。

    星期天学生放假,小芮华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皓亮去邻居家串门,邻居家给孩子买的积木很好玩,芮华只顾去欣赏却忘了小皓亮,万没想到他把暖瓶扒倒,小肚子下面腿里子让开水烫了,小皓亮声嘶力竭的哭叫着。伤处开始是泛红,后来已经布满水泡,华英只好抱着哭闹的皓亮去住院。由于开水把毛细孔烫伤,痊愈出院也会落个终生伤疤。

    一个身穿便装的老干部,经常来大鹏肉串摊观望、闲聊到相互了解。他姓王是新疆军区政委,是来机车厂姑娘王处长家探亲。由于他是军区的政委,大鹏抱有期望的把因检举和控告外国记者遭打击报复落难的经过告诉了他。

    王政委要去了材料,因为他在延安359旅时是王震的警卫,而现在王震是国家副主席,他直接去北京来到王震将军家,万没想到为此两人却争吵起来。王政委一气之下坐飞机去兰州干休所,那些老干部只能劝说;“让他做生意养家糊口吧。”大鹏听了王政委的介绍还是感激万分。

    胡耀邦突然的逝世震动了全世界,北京的学生在广场截灵车,非要中央给个说法。接着、李淑贤等发动反官倒的学生运动,国内外反动分子趁机煽风点火,企图颠覆中央集权的领导,为推翻人民政府发动学生在广场绝食抗议,由于中央电视台台长艾滋声在电视频道的有意误导,波及到全国各地打砸抢等恶性循环。

    有人劝大鹏去北京告状,这是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政治斗争,尤其看到那些被焚烧士兵的电视痛心疾首,似乎运动再现。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树立爱国之心,他敏感到火车上的旅客要实行管制,必经之路的北京是很难通过的,因为山东家还有老人,必须立即搬家回山东。

    请看113章:告状勿忘本惦记老人。br》

 ;。。。 ; ;
100章:告状毋忘本惦念老人
    宏立、芮华都办了转学,与哥嫂、邻居们告别,雇了一辆马车全家五口人像逃难一样来到火车站。售票员告知路过北京站严禁下车,可见形势如此紧张。有了车票再做行李托运,行李里的锅碗瓢盆、衣物等还得打开检查,登上了火车总算是安心了,而到德州火车站再取行李,运到汽车站买票上车,真是连滚带爬的返回大鹏岳母的娘舅家………曹庄。

    曹庄离华庄只有二里地远,自从大鹏一家去了山西,他岳父母搬来曹庄半年多了。这里和华庄一样贫穷没有电,晚上只有靠点油灯照亮,好在姥姥和舅一家都去学校住,把这独门独院的房屋让给岳父母了。

    在华庄村大鹏的岳母要了宅基地,就是因为岳父买了三个大梁都太细,老俩口经常为买的木料吵闹。这一天岳父来大鹏屋说:“你妈如果再跟我闹,我把她的腿打断。”大鹏信口说了句:“你敢!”老爷子一怒之下跑到李集姐夫家,只要大鹏不去接,他就住在那不回来。

    大鹏只好去李集姐夫家,说些道歉话接回了岳父,并同他去南楼村买了两个粗通檩条。拉着地排车满身在流汗,买了两个大西瓜解渴,真是又甜又起煞。吃了一个老爷子还想吃另一个,卖西瓜的已经无影无踪,他也太自私。大鹏忍不住说:“这么甜的瓜给家里人留一个都尝尝。”他无奈的服从了。

    盖房子得打好地基,大鹏把打夯机找来后想到,后面子江家新盖的门垛超出一米,与户家又不能交涉,就让老岳父去找村干部。会计华大群在地里干活,他答应马上来给量地基。等了一个多小时不见会计的人影,大鹏一怒之下让打夯机贴着后院门垛打夯,接着打石建基的也开了工。

    第二天石建基已经砌好了,村会计和间苓来量地基,非让大鹏把基石拆了向后一米,在争执中村干部间苓说:“在农村盖房子得先找村干部量地基。”

    大鹏说:“间苓,你家没挂杀人刀吧?当初大队让我写状子去过你们家,可我不知道这地基的事由你负责,让我爸去找了会计大群他满口答应的。”

    华大群喊:“谁他妈那么说,找我不假,可别他妈怨到我身上。”

    大鹏说:“喊什么?把天喊塌了能骂出个理怎么的?我爸找你没?”

    华大群说:“找我了,可我回家吃完饭就去公社开会去了。”

    大鹏说:“你既然答应了为什么不来?如果你爹家盖房子你敢不来吗?”

    华间苓说:“别吵了,姑爷,你在材料上签个字,盖院墙时按16米就行。”

    大鹏说:“过去我就不随意签字画押,那是坑死人的。院墙我可以先不盖。”

    虽然俩个干部走了,但是,大鹏对岳父身遭几十年的冤案心有余悸。

    为了避免因盖房子与老人闹出矛盾,大鹏自己动手打的门、窗框,那也是经过设计的,不仅改变三扇窗造成屋里的黑暗,经过计算,加大到四扇窗玻璃完全是方形一个尺寸,再加宽屋门框显得室内更加敞亮。

    五间房的宅基地只盖了三间,这也是经济所限没办法,大鹏一家人能盖起新砖房也算不错了。房子盖好大鹏要回东北办户口,事先他怕村干部刁难写了家人户籍明细表,来到支书华大滨家说明来意。

    支书连续说了四个:“不好办!”本来屋地挺干净的,他却拿起条束假装扫地。

    大鹏冷静的说:“这好办。”

    支书发愣的问:“怎么好办?”

    大鹏把明细表往桌子上一拍说:“同意,你在上面写两个字,不同意,你在上面写三个字。”说完他起身就走。经干部研究同意大鹏去办户口了,只是大队和派出所开了一封带有公章的证明信。

    临行前华英烙了油饼,冬瓜汤面上显得油多了些,俩个老人喝开水吃油饼表示抗议,在农村吃油饼只能喝开水,再特意做汤是舍不得的,埋怨华英不会过日子。既然已经做了汤却不喝?气得大鹏吃喝多了引起了胃疼病。

    来到济南火车站广场他胃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滚,有人来问:“住旅店不?”“上哪去,用不用车?”大鹏只能摆手,却死死的抱着装有户口、档案、重要的文件包。

    大鹏病痛难忍,在候车室找他警察特殊照顾先上了车厢,他把文件包挤在身旁,趴在茶几板一只手却按着疼痛的胃。当旅客们拥挤着上车抢座,俩个姑娘把大鹏包围着,一个坐在他对面,另一个坐在他一边,斜对面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旅客。

    在火车开动时对面的姑娘问大鹏:“你怎么不把包放在架子上?”

    大鹏只说了句:“我胃疼。”在车厢动荡中他昏迷的像去了另一个世界,突然被一个皮箱碰醒,那是对面那个女孩在收拾箱里的什么?

    列车已经开动,朝着黑龙江哈尔滨的北方急速前进,车厢里不仅满座,就连过道都站着那么多人。大鹏在疼痛中已经昏迷过去,斜对座那个男的碰了他一下说:“看看你的包。”大鹏一摸大文件包憋的,他像五雷轰顶,顿时懵了!那大文件袋里的小文件袋带不见了,那里有档案、三证和各种证件,瞬间他又像在睡梦中惊醒,似乎胃病好了也不疼痛了,好比是天塌地陷,也好比是掉进了万丈深渊,那些重要的档案证明等可是他的命根子,他急躁而发疯似地向旅客人群中跑去。

    请看114:丢户口文件终生遗憾。

 ;。。。 ; ;
101章:丢户口文件终生遗憾
    大文件包里的小文件带没了,那里装有档案、户口、粮食关系、军委空军包括审计局给的证明,还有检察院给开的信,办户口的大队和派出所的信函,法律出版社和东方文艺研究院的信件,以及六十年前大鹏爷爷在哈尔滨的照片…那里连一分钱也没有,可那是用万元也买不回来的宝贵资料。

    那俩个姑娘还带着个方皮箱,曾经把皮箱放在茶几上,在大鹏昏迷中拉开大文件包偷走小文件袋,她们以为那里装着很多钱,放进皮箱赶紧逃逸。

    火车从济南发车还没停过呢,下一站是德州要停车12分钟,大鹏窜过各车厢拼命而急躁的找着,她们总不能跳车逃跑吧?

    德州车站到了,大鹏随旅客走出检票口,发疯似的在寻觅着那俩个挨千刀的,又跑到候车执勤室向公安报案,再登上火车挨个车厢找着,那俩个姑娘像被蒸发了再也不见她们的踪影,无奈只好向乘警再次报案。

    火车又停下了,那是平原小车站,大鹏像傻子一样瘫倒在候车室,失望的心情使他没有上车,只有痴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发愣,他预感到这一生的一切全完了,所有因检举控告的冤屈全都付诸东流啦。

    从北面开过来一列车,大鹏又乘车返回德州,不仅在候车室外阴暗处、垃圾箱看了个遍,又找执勤公安再次报案。由于毒火攻心,胃胀痛难忍,他再次坐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只有一个信念,坚决要把老人、家属孩子的户口转回山东,也算挽救知青转点返城没办假离婚的后果。

    经过两天一宿火车才到达哈尔滨,大鹏站在苏联红军纪念塔下,望着塔上坦克车和朝向日本的炮口,流连忘返的回忆过去他曾常来过的城市。站前东面是南岗,在上坡原来有个正对着路的苏轼大教堂,大鹏十几岁就从教堂一侧路过,据说因为有些教徒是特务,不仅被政府拘捕,教堂也被炸毁清除修上油漆路。从那往北穿过楼房区路对面是秋林商场,在那里能看到很多的苏联人,寒冷的冬季有些苏联女士穿着高腿皮靴、丝袜和布拉吉(裙子),坚实的体质对酷寒的冬季好像似无所谓。

    秋林商场和那些苏轼高楼象征着苏联国都,而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建立东北满洲国,却扶持爱新觉罗溥仪在长春“新京”建立为国都。侵略者说什么:“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佳木斯。”也不无道理,因为在佳木斯周围有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煤矿,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煤炭,以列强的军力抓捕中国的劳工,震惊世界鹤岗的“万人尸骨坑”就是历史的见证。据说:日本侵略者把掠夺的煤炭运回国,倒在大海里以作储备,那可是用中国多少万人的宝贵生命换来的。他们不仅抢夺煤炭,尤其在伊春和大、小兴安岭的黄花松木材源源不断抢夺回国,所以他们才把佳木斯看做是掠夺资源的圣地。

    东北人在满洲国承受了14年亡国奴的灾难,而哈尔滨有个叫侯久的把松花江大桥买断。这一天有个戴着大墨镜、腋夹文件袋、穿着西服革履的人前来拜访。侯久不知哪方来的贵宾热情接待,万没想到那位不速之客把手枪往桌子上一拍,狮子大开口:“拿钱来。”,侯久只能差人去银行提款和金条如数递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