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师-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木匠答道:“能借的亲戚朋友,乡邻村舍我都搁在心考虑过了,加在一起至多能借到五十两银子,这还得看各家的情况。附近村有放高利贷的,我曾考虑过去向他们借贷,可是,这是滚油锅里的钱,驴打滚,利滚利,一旦上手,生意稍有担搁还不上高利贷,到时候不但会倾家荡产,说不定家人的性命也不保!所以我考虑来考虑去,宁可生意不做也不敢向他们伸手。”
师爷见小木匠说的句句属实,也感到这是个问题,资金不足是抑制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处理不好,企业往往刚起步便就夭折了。小木匠这次拿到州府的订单着实不易,虽说有县爷推荐的功劳,但在大城市和那些享有盛名的大企业刀对刀、枪对枪的较量,把对手竟然一个个打垮最后中上标,说明小木匠做出的产品确实非同一般。如果在这钱上面受到阻隔,叫企业发展不下去,不是太可惜了么!想到这,便把眼光落到乡约身上,问道:“乡约能不能给想想办法,帮忙解决?”
………【第四十四回 县官题匾】………
大家听着师爷念出来,只是一知半解的跟着点头说:好!其实根本不知道好在那里。乡约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县太爷将刑杖写成法杖?如果说是笔误吧,这又不太可能!通共就四个字,而且刑杖、法杖字体一眼就能区别出来,县太爷就是再大意,也绝对不会马虎到这种程度!再说师爷本来就是咬文嚼字的人,看了后不会不向县太爷指正出来!所以研究了半天,也捉摸不出其中的讲究。
师爷早就看出乡约的表情,见乡约满脸狐疑不决,便解释说:“县爷本来要如实写刑杖,可是一想到刑字听着刺耳,挂在店面门头上不吉利!所以斟酌再三,决定用法字替代。法字与发财的发字同音,杖字又与胀破的字同音。法杖叫起来就预示着店里发财叫银子胀破了屋。你们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众人听师爷解释清楚,才如梦方醒,把头直点说:“亏得县太爷为董家想得这样周到。真是太劳神县太爷了!”
乡约听后终于明白过来,夸赞说:“好个法字,真正是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作用。要我说,这个法字,比用发财的发字还要好!因为这个法字有三点水,水代表财,财天天挂在门头上,还愁不发财么?县爷真是神来之笔呀!”
师爷叫乡约这么一解释,心里咯嗵一下,竟然让他看出了门道。自已满腹经纶还没有想到这步,不觉对乡约敬意起来。可是等把目光重新放到法字上面时,心中不禁搞笑:如是像乡约所说:水为财,但此字水旁边就是个去字,财像水一样留不住去了,发多大的财还不是零吗!心想这人光顾埋头拍马屁,也不抬头看看拍在哪个部位上。不过心虽这么想,嘴上还是夸乡约分析得对!
乡约听师爷夸奖他分析得对,心中甚是高兴。因为师爷毕竟是一县的才子,能得到师爷的夸赞不容易!保甲虽然不识字,见此也想讨讨师爷的口头夸奖夸奖。于是装模作样的又把题词认真看了一遍,然后跟师爷说:“我听说找名人题个匾,得一字值千金。县太爷是本县的第一名人,题这四个字至少得值两千两银子!如今一文钱不要,全是看在师爷的面子上,真是要好好感谢师爷才对!”
师爷见村里这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拍起马屁来却不动声色,拍得人不痛不痒,恰到适处,比城里澡堂里的高级按摩师伺候的还要舒服,便说:“过奖了。县爷是看重小木匠的手艺高,希望他能把手艺做活,做出去发扬光大起来,一来为我县争光,二来也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实际上只是帮着引荐给县爷。董家生意今后做得好不好,还得靠你在村上给予关照支持啊!”
保甲没想到一句马屁话,倒叫师爷这样的大人物这么瞧得起自己,竟然把自己提到关联董家生意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心里好不快活。刚才啃王八嘴巴叫骨刺戳得血肿,一直痛个不停。此时叫师爷的一句夸奖话,如同打了一剂麻药针,立马感觉不到一点疼痛了。于是咧开嘴朝师爷笑着说:“多谢师爷这样看得起我。如今董家算是祖上积德,惊动得县太爷和师爷这样的大人关照,亲自帮助他家在大城市里,联系到这样大的生意,真是他家三世修来的福份!我们同住一村,乡亲老邻,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对他家关照支持自然不在话下!”
师爷见村上的地头蛇人物表了态,便把脸转向小木匠,笑着说:“听见了吗,村上的父母官已经表态了。木匠店开业后,如果遇着什么困难只管找他解决。”
小木匠一家人站在旁边,一直听着他们的谈话,对前面人解释县太爷书写法杖二字的讲究,听着一窍不通,一点也听不出个所以然,只好陪着笑脸跟随点头哈腰。只是听到本村的保甲说,县太爷这个题词,至少得值两千两银子,吓得差点儿没哭出来。如今听见师爷只是在为木匠店操心,又在叮嘱村上保甲要好好关心董家,并没提县太爷要银子的事,才渐渐放下心来。小木匠听得师爷跟他说话,忙点头说道:“多谢师爷挂心,今后许多事情肯定还得麻烦保甲!”
“下步木匠店开业准备好了没有,还有没有困难?说出来,看看在坐的能不能帮上忙?”师爷喝口茶又问道。
“木料已经雇人去砍伐了,接下来需要雇十几个会木匠活的人手来家做活。不然两千根刑杖,三个月就要交货。从现在起,每天至少得做出二十多根出来,才能到时候不误交货期限。眼前最困难的就是资金不足。我们算了算,木杖全部打造出来,成本至少摊到五百多两银子。州府给了三百两银子做定金,剩下的银子需要交货后才能拿到。这二百两银子还得去借,不知借到借不到,我心中还没底!”小木匠如实把开办木匠店的情况向师爷作了汇报。
师爷听后沉吟片时又问:“这二百两银子缺口估计到底能否借到?”
小木匠答道:“能借的亲戚朋友,乡邻亲戚我都搁在心考虑过了,加在一起至多能借到五十两银子,这还得看各家的情况。附近村有放高利贷的,我曾考虑过去向他们借贷,可是,这是滚油锅里的钱,驴打滚,利滚利,一旦上手,生意稍有担搁还不上高利贷,到时候不但会倾家荡产,说不定家人的性命也不保!所以我考虑来考虑去,宁可生意不做也不敢向他们伸手。”
师爷见小木匠说的句句属实,也感到这是个问题,资金不足是抑制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处理不好,企业往往刚起步便就夭折了。小木匠这次拿到州府的订单着实不易,虽说有县爷推荐的功劳,但在大城市和那些享有盛名的大企业刀对刀、枪对枪的较量,把对手竟然一个个打垮最后中上标,说明小木匠做出的产品确实非同一般。如果在这钱上面受到阻隔,叫企业发展不下去,不是太可惜了么!想到这,便把眼光落到乡约身上,问道:“乡约能不能给想想办法,帮忙解决?”
………【第四十五回 筹集资金】………
乡约见师爷把球踢给了他,不好不接,于是抓耳挠腮犹豫半天才说:“镇上是有家银庄,可是人家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不受官府掌控。平时往下放贷银子,都是贷给大企业,大商铺。像董家这种刚起步的小企业去借贷,银庄根本不放在眼上。不过凭着我去说一说,银庄肯定会给个面子不好回绝。但是银庄放贷有放贷的规矩条件,不知董家是否具备?”
“什么规矩条件?你说出来听听。”师爷问道。
“就是得有财产做抵押担保。”乡约回答说。
师爷听说后便把目光转向小木匠,似乎在询问小木匠家中有没有值钱的东西可抵押?要知道,小木匠家中保存下来的家谱记载,祖上还没有谁发迹当过富商,做过官宦的,所以根本没有值钱的传世珍品留下来。家中能换银子的猪和牛已叫打折,目前只有几间破草房,加起来不值五十两银子。所以小木匠只好无可奈何的朝师爷摇摇头。
一桌人听此便沉静下来。只听见呼噜、呼噜的喝茶声和叭哒、叭哒的抽烟声。桌上坐着的三位老者一直听着人家说话,根本插不上嘴。听到前面这些镇上、村上当官的都在拍这个叫师爷的马屁,心想师爷!师爷!肯定就是县太爷的老师,比县太爷还要大。于是也想对这个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师爷恭维两句,也好对董家请自己过来陪客的任务有个交待。
见场面冷了下来,于是,有个老者喝口茶清清嗓子开口说:“师爷这样大的官还为董家操心,真是董家的福气!刚才我听说:县太爷写的字帖得值两千两银子,何不用县太爷写的字帖拿去银庄抵押!”
大家正在沉思,冷不防叫这个老者说的话给怔住了。保甲缓过神,朝说话的老者翻眼弄鼻的望望说:“你在不招头不招尾瞎说什么?县太爷送来的字帖,相当于皇上赐给大臣的东西,还能随随便便的拿出去送人!”
“我又没说把县太爷写的字帖拿去送人!我只是说拿去作抵押,等董家有了钱还上银子,再把字帖从银庄赎回来!”老者振振有词替自己辩解道。
“那也不行!你没听说,皇上赐给大臣的东西,要是大臣一不小心给弄丢了,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县太爷送的东西能随便处置么?”保甲虎着脸说道。
老者叫保甲一吓唬,吧哒了几下干瘦的嘴巴,不敢再多嘴。一旁的另两位老人见保甲用这种口气跟他们长辈人说话,早已看不惯了,便打抱不平起来,说:“师爷和乡约大人都在这里,你别拿皇上来吓唬我们。师爷是县太爷的老师,拿上县太爷的字帖去抵押,只要师爷作主,县太爷也不会怪罪的!”
保甲听这两个老人说话也是分不清头尾,便打断他们的话说:“又在瞎说什么?就是县太爷听从师爷,师爷也不好答应把县太爷写的字贴拿去抵押!你们最好别说话,别人不会把你们当哑巴!”
两个老人好不容易等到开口发言说话的机会,没想到刚说一句话就叫保甲给劈头盖脸的奚落一通,好不生火。再想起刚才桌上,保甲夹起鸡腿只顾往师爷和乡约碗上放,全不把他们长辈子放在眼中。亏得这些大人知书识礼,懂得尊老爱幼,把夹到碗中的鸡腿让给了他们老人。要不然坐在桌上老脸火辣辣的发烫,想到此处便如火上浇油,气得直抖胡子,冲着乡约嚷道:“人家说的话都是瞎说,就你说的话是金口玉言。我看是一亩田撒下三斗种子,就出你一个能豆子!”
保甲没想到老人们突然冲他发威,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虽说保甲官不上品,但平时在村子里也是个说一不二,一踩直晃的人物,在人面场合还没受过这样的屈辱。再加上中午吃饭时,不得已啃了只甲鱼,嘴唇叫鳖盖剌戳得血肿还没消,一激动又开始在隐隐作疼,于是心头火起也跟着相骂:“我是看你们老糊涂了,说起话来牛头不对马嘴!好心提醒你们不要乱说,你们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反而怪罪于我。真是老牛三根筋,依(犁)重不依轻!”
“你爷爷才是老牛三根筋呢!”三位老人听得保甲这样骂他们,气得脸色发青,还好三位老人都没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