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

第9章

逭-第9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已然是童山濯濯地一毛不剩了。

    这个世界固然是没听说有道士,对于和尚三道沟的人们也是闻所未闻,是以张知秋的光头虽然确实是有些怪异,但大家也都认同了他一脸无辜的说法:头上的虱子太多、洗发太烦,割完了省心。

    当然,吴老道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因为为他不相信在自己的手下还有什么虱子能够侥幸逃生;不过想到这个捡来地小破孩一贯还算安分、恭谨,也就视而不见地随他去了。

    之后在张知秋地榜样之下,由张小虎开始,三道沟从此多了大大小小好多的光头——这确实是给人省了不少地事,尤其是那些年龄不大、还需要家中大人给梳头、洗头的小屁孩们。

    一路走来,虽然对于恶劣地空气浑身都是感到极度地不适,但总归还是觉得非常地亲切——好歹这里是自己生活和成长了十多年的城市,尽管实在是不尽人意的很,但毕竟儿不嫌母丑的不是……

    虽然在网上已然见识过许多,但张知秋还是没有想到,这种狗血地事情,自己很快便能亲身经历。

    在步出大门不远后,张知秋便见到一个躺在地上的老头儿,双目紧闭、脸色蜡黄,而四周来来往往的人们,则对此根本就视若无睹!

    有过曾经被张小虎姐弟背了二里山路救回家中的经历,使的张知秋立刻毫不犹豫地来到了老头儿的身边,不说什么尊老爱幼、救死扶伤的套话,终归是能帮什么忙、就帮一下什么忙吧。

    张知秋首先围着老头子谨慎地绕行一圈,但在走了一半的时候他就恍然大悟地停了下来:这里不是大东山,伤者的四周,也不会有什么毒虫、猛兽在潜伏。

    这个技巧,是张小虎耳提面命地教给张知秋的,在大山里,遇到受伤倒地之人,第一要务不是立刻救人,而是首先要观察四周的环境。

    这其实是猎人们以自己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这些伤者往往会引来一些猛兽以及嗜血的毒虫,救人者如果不察,很可能便会救人不成,反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张知秋的动作看起来要比那个倒地的老头本身更为引人瞩目,一圈还没转完,张知秋已然感受到了什么是如芒在背的感觉,而且就在这短短地瞬间,一个隐约的圈子就在几步外开始成形了。

    顾不得多想,张知秋蹲下身躯,一把拉出老头儿压在身下的左手,伸手把脉。

    说起来的话,张知秋在吴老道那里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据吴老道所言,自己的体质有些特别,而且脑部确实是有些异常,因而他对自己表现地也颇为关注。

    对此张知秋后来倒是终于想的明白:自己来自于现代这个充满无数工业毒素的地方,与根本不知现代工业为何物的大东山人相比,那绝对是一个怪物中的怪物,身体与之有所不同才是极其正常的。

    事实上,以张知秋在现代饱受污染的体质,他体内的病毒之强大,估计即便只是感冒病毒便足以使整个大东山的人兽灭绝了。

    要知道,在世界历史上,被流感所杀死的人类,绝对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的。

    不过,大约是因为穿越所带来的“副作用”,张知秋除外伤之外,并没有出现任何地感染,在之后地近一年内也没有得过任何地病症,当张知秋真正地意识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后怕。

    以张知秋的推测,在自己实现穿越的这个过程中,应该是某种机制起到了彻底杀菌的作用,否则以自己这个活生生地外来“多病原体”,足以毁灭那个原生态地古代社会。

    举个例子来说,最早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于一九二八年首先发现地世界上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在一九四二年开始量产的时候,其纯度只有一万单位左右。

    即便如此,青霉素的出现便足以横扫了当时地绝大多数病毒,被世人视之为是“万能仙药”,价比黄金。

    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青霉素的浓度已然达到了数百、上千万万单位,但临床的效果却已经是差强人意了。

    换句话说,不是青霉素的杀伤力变小了,而是人类把那些病毒给培育地更加强大了。

    想明白这一点后,张知秋对于吴老道的佩服之情就更上层楼了:能够以纯中医的技能判读出自己的身体异常,这个老头子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着真材实料地好中医了。

    怀了这个研究的心思,吴老道就不得不对张知秋努力培养:一个被动的小白鼠,和一个能够主动剖析自己的小白鼠,那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品种了;而且作为研究人员能够由此省下多少的心思,就是一个白痴也能够想的明白。

    当然,这个推论也是张知秋以现代人的思维逻辑推导得出的,在现代人看来,这世上既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地爱。

    作为二十世纪地一代新人,张知秋对此坚信无遗。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被强制苦学地张知秋的基本医术还是比较过关的,尤其是对脑部的了解,更是远在其他方面之上,这也主要是为了治疗他那个“失忆”之症,但不料想最后却是由于被蛇咬和摔跤而得以痊愈,也算得上是一桩妙事了。

    当然,对此感到烦扰的是吴老道,张知秋可是只有高兴。

    老头子的脉象非常地明显,结合自己对现代医学的理解,张知秋基本可以判断,他应该是属于突发性地脑血栓,不过病症倒是不很严重,看来只是初发阶段。

    小心翼翼地给老头子做了几下心肺按摩后,张知秋将老头儿侧了一下身体,这么做到是与他的病症无关,只是想到前两天看到那个被喉中痰块憋死的老头的事情,不想让他也步其后尘。

    知道老头子的问题不大,张知秋也就不准备多事了:其实这个问题如果是吴老道在场的话,只用针灸便可以化开那个脑中地血瘀,这个事情之前他便没有少给张知秋做过。

    事实上,到了后期地时候,张知秋自己也还曾经尝试着做过模拟的,但所用的道具可不是什么铜人、木人,而是一个价真货实地骷髅头!

    张知秋如今认穴的本领是基本学到手了,但是吴老道用来配合针灸地一套吐纳之法——说白了也就是“气功”,张知秋却还只是初窥门径,只是隐约地有一些气感,而当初吴老道可是直接以银针引气来给他做教学的。

    即便是这隐约地一丝气感,说起来也是吴老道硬生生地“度”到张知秋体内的,用老家伙的话说,如果指望张知秋自己练出来,最少要在十年之后。

    但吴老道等不及——这也是张知秋自己猜的,事实也不容置辩地表明,自打张知秋终于“学有所成”之后,对于治疗自己地身体的进度便是大大地加快了的。

    不管怎么说,最为了解自己身体的,那还得说是自己。

    其实张知秋自忖,如果此刻手头有一副银针的话,这个老头子的那个脑血栓自己也是可以处理的;只是自己走的匆忙,这银针可是没有随身携带的习惯。

    拍拍手起身,四周的几个闲人顿时悠然四散,张知秋也不去理会,自顾来到几步外路边的公用电话来拨打120。

    象这种公共紧急电话,任何电话都是可以免费拨打的,即便是这种路边地磁卡电话,也是不需要插卡的。

    打完电话,张知秋好心情地嘿嘿一笑,将几个一直盯着他的男男女女瞪到转头四顾,这才大摇大摆地去最近的一个小饭店吃饭。

    PS:打滚求票!



………【第十章 无妄之灾】………

    小饭店的饭菜果然是难以入口。

    虽然张知秋已经做了充足地思想准备,但是当满桌的饭菜上齐后,他发现除了一盘油炸花生米尚可勉强入口之外,其他地菜竟是一口都吃不下去。

    不是说饭菜地味道不佳,而是这些食材本身地问题——不知是否处于心理原因,当那些无论荤、素菜肴进入口中之后,张知秋首先感到的,便是这些蔬菜或肉食中地各类添加剂成分。

    事实上,即便是这盘花生米本身,也是转基因食品,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花生除花费之外,却是只使用了极少的农药——大多数转基因植物,是连虫子都不吃的。

    不过,对于张知秋而言,这竟是唯一能够勉强入口的东西了,他一边皱着眉头狂灌啤酒,一边恶意地揣测着,如果自己给吴老道弄点现代的食品回去的话,会不会让他直接食品中毒。

    啤酒说起来也是粮食产品,不过这东西在大东山实在是没有替代产品,张知秋也就只能是勉强地凑乎着。

    由此来看,这人的确是被惯坏的——如果没有大东山的吃食,张知秋造样也还不得是吃这些被他视之为垃圾的食物。

    啤酒终究不能顶饭,越喝越饿的张知秋饥肠辘辘之下,让店里直接煮三十个清水鸡蛋来,这才算是勉强解决了自己的肚子问题。

    下午张知秋准备出门转转,自打回到现代以来,他还一直都是在做标准地宅男,就连上次买瘦肉精,都是在网上搞定的,是以也才会花的是高价。

    之所以会动这个念头,以来是受李观书今天登门拜访的刺激,更主要的是他动了要去大东山外走走的心思。

    原本张知秋认为,既然自己是莫名其妙的在大东山出现地,那么有关于自己父母的信息也应该在不远的范围、或者是不长的时间内有所出现,这也是他在这三个月来继续心甘情愿地成为吴老道的免费药童的原因之所在。

    倘若不是为了有这个名正言顺的入山理由,即便是报答吴老道地医治之情,在张知秋看来,有之前的那大半年地义务工,也是足以抵债来的。

    事实上,自打张知秋的脑袋瓜清醒之后,他便在没有给吴老道洗过衣物——其实是他自己的也没洗,不过他却是找到了一个代工,是以吴老道也没有什么说辞。

    接手张知秋这项工作的,正是曾经对他有过救命之恩的张锦大萝莉,而张知秋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教授姐弟二人识字。

    不是读书,就是简单地认识一些常用字,这一点张知秋还是可以胜任的——真要让他教那些《四书五经》的话,一来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二来是他真的不会。

    能够认识繁体字,还是因为胖子小时候家里管的严实,实在是没什么课外书给他消遣,就把家里用来装点门面地影印本《二十四史》当故事书看。

    虽然一套影印本地《二十四史》数千元的价钱,但张老爹却也毫不吝惜,并且还不厌其烦地亲自指点他认那些繁体字,而家里的各种工具书也都是一应俱全。

    不过,张知秋的识字课也是寓教于乐,每次都是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从中挑一些关键字来认,这样二人的兴趣大增,学习效率也是极为喜人。

    三月以来,张知秋的足迹也基本随着猎人们踏遍了方圆五十里的山脉——再远即便是这些猎人们也不敢深入,五十里已是极限,通常的活动范围,一般最多三十里。

    当然,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不过,张知秋如果想要走出大山的话,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钱的问题,所谓地“穷家富路”,在家的时候可以没有钱,但出门如果没钱的话,那就是寸步难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