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计侨一手晋国篆字也写得相当漂亮,不过很多字赵无恤都认不出来,篆书的笔画可比尚未产生的隶书繁杂多了。
而且,赵无恤又发现了一件事情,此时毛笔已经广泛运用,所以说,什么毛笔是秦国蒙恬拔狼毛兔毛发明的,纯属后世脑补。
这天,计侨检阅无恤在竹片和简牍上写下的篆字后,留有短须的脸颊顿时微微抽搐。
因为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一坨一坨的是什么鬼?这也怪无恤前世时父母花钱逼他去的书法课全逃掉了,所以几乎属于零基础上阵,而且写出来的字还经常混入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后世的简体汉字。
于是无恤便被计侨天天盯着练晋篆,抄《诗》和《尚书》。在竹简上写字可不容易,时不时就得用铜削刮掉重写,效率慢得惊人,这痛苦的经历也促使他考虑,是不是要找机会发明纸张?
而且有了纸,至少如厕时能摆脱那恐怖的厕筹啊,有的厕筹还是公用的……这坑爹的古代生活。
练习书法时,无恤被计侨虐得跟前世罚抄语文课本的小学狗似的,但到了学习计量算数时,情形就反了过来,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先生,不是小子懒惰,而是这算筹之术太慢太麻烦,用处不大啊。”
计侨就是算筹之术出众,年纪轻轻便在赵氏之宫里小有名气,赵无恤一张口就说不乐意学,他当然不高兴了。
“数科乃君子六艺之一,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宝,日后小君子到了封邑,若是连税赋、上计都算不清楚,难保不会被皂隶和大族蒙蔽。就算是在军中为旅帅,不通算学,便不会测山坡高度,不会量河流深浅,不懂统筹辎重粟米,不擅调度师旅人数啊!”
这位春秋数学家简直是痛心疾首。
这时代不比后世,数学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不是旁门左道,否则也不会被列为君子六艺之一,士人想要做家臣,首先得算术过关。
先秦两汉的数科主要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种,其中许多都实用性极强。但计侨对形而上学的纯算学也很感兴趣,甚至还成了算痴,精研算学竟至入迷,经常会出现不吃不喝钻研难题的情况。
“先生,小子知道数科很重要,人立于世,行动坐卧饮食衣寐实在是处处离不开这门学问,甚至,比那些俗礼有用多了,可这算筹就……”
赵无恤看着那些密密麻麻摆了一桌案的算筹,密集恐惧症顿时发作,有些发晕……
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计侨的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或地上摆弄。
对于筹算而言,计算的数字越大,筹算的面积越大,大数字相乘,水平差的人把筹棍铺开一间屋子也不稀奇。计侨明显是筹算高手,他把数字分成一组一组进行计算,眼明手快加上记忆力高超,硬是在半张桌子上摆开了算阵。
赵无恤自问做不到,但他也有自己的绝招。
他前世不少知识已经还给老师了,大学时高数更是挂的一塌糊涂,但微积分等复杂的玩不出来,初高中那点底子还在,可以拿出来糊弄人。
什么,你是说用小学乘法表就可以装逼?然而对不起,赵无恤悲哀……应该是欣慰的发现,这东西从西周时已经成型了。
虽然,和后世的顺序是反着的,计侨教的乘法表,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背到“二半为一”结束。
此外,在周人的古算经中,勾股定理也已经被发现了,而且还有位没留下名字的大能列出了日高公式……
“小君子这话有些可笑,不用算筹,如何计算?这就好比无舟却要渡大河,无干戈却要近身厮杀。”计侨十分头疼,传闻这位小君子行事乖张,不讲礼仪难以训导,果然是真的。
“小子倒是知道一种方法,与先生使用筹具计算之法大不相同,先生可以出一道题目,让我演示一番。”
计侨决定,非得好好降服这个满脑子胡思乱想的庶君子不可。
“也好,那就我就考考小君子,好叫你知道数科的博大精深,并非随意能够应付。”
计侨心中对无恤的说辞十分不以为然,他索性出了一道偏难的题目。
“今有野人租聘君子的田亩,出租头一年每亩得一钱,明年每四亩得一钱,后年每五亩得一钱,总计三年得一百钱,问出租田多少?”
这正是刚才用算筹演示过的,以他之能,尚且在桌上摆弄了不短的时间,刚才赵无恤压根没有用心听,想必也答不上来。
赵无恤微微一笑,果然不去拿算筹,而是拿起了一根细竹棍,在室内的沙盘上写写画画起来。
用算筹可能会有些麻烦,但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就简单多了。
计侨诧异地发现,赵无恤果然不用算筹进行计算,而那地上列出的竖式虽然从未见过,但以他多年的算学经验来看,却发现其简便无比,颇有道理。
而那些竖式中弯弯扭扭的奇怪符号,0123之类的,他竟然闻所未闻,此外,那个“一”是何意?“十”呢?这个斜着放倒的十字又是什么鬼?
算痴计侨抓耳挠腮,看得如痴如醉,然而还不等他琢磨出点门道来,赵无恤竟然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给解出来了!
赵无恤所用的竖式在二十一世纪虽然只算小学课程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但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却绝对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先进科学方法。
完事以后,他轻松地拍了拍手道:“先生,小子知道答案了,一共出租一顷二十七亩,四十七分亩之三十一。”
求收藏,求推荐……
第17章 割圆之法
计侨心中无数头羊驼驼飞奔而过,居然被无恤算出来了!还算对了!
“这么快?”
“怎么可能这么快!”
他连忙想再去细看赵无恤演算的那些奇异符号和竖式,却见赵无恤脚一动,将它们统统抹去!
计侨心疼得直捂肚子,他感觉自己已经接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算法技巧,一旦学得,将开启数科新的时代!
也许,古算经中所记述的,“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的经天纬地之术,就不再会是传说!
他立刻换上了笑脸讨好道:“小君子不要胡闹,快将这算法说与我听听。”
赵无恤却偏要为难他一下:“先生已经考校过小子了,不知道小子能不能考校考校先生?”
“这个……”
“若是先生能答上小子的题目,小子定将这新颖算法拱手献上,毫不保留。”
计侨对筹算之术引以为傲,放眼晋国没有多少敌手,少有算题能将他难住,于是他今天脾气也上来了,稀里糊涂地就答应了赵无恤的挑战。
赵无恤在沙盘上画了个圆,口中道:“圆,一中同长也,这圆的直径长一尺,周长未知,先生能求得此圆的精确面积是多少么?”
计侨看罢,气呼呼地回答:“算经有载,周三径一,周长是直径的三倍,而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如此简单的问题,小君子是在小觑我么?”
赵无恤摸了摸无须的下巴嘿嘿笑道:“先生啊先生,枉你被称为赵氏算学第一,你觉得所谓周三径一真的准确么?”
计侨心中突突直跳,看赵无恤的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周三径一是此时计算圆面积的普遍算法,实际上却有很大偏差,这也是困扰诸多算学专家和制车轮、陶轮工匠的大难题。
但其中的奥妙,也只有他这种数科大神能得窥一二。用“周三径一”计算出来的圆周长,实际上不是圆的周长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其数值要比实际的圆周长小得多。
但那个神秘的比例到底如何求得,这是自从计侨八岁学数科以来,一直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请小君子教我!”对于计侨来说,什么师道尊严,都没有追求数科真理重要,他只差跪地稽首了!
赵无恤也不再难为他,继续在地上点点画画:“先生请看,如果我们可以在圆内接正六边形把圆周等分为六条弧的基础上,再继续等分,把每段弧再分割为二,做出一个圆内接正十二边形,这个正十二边形的周长不就要比正六边形的周长更接近圆周了吗?”
“所以,如果把圆周分割得细,误差就越少,其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是接近圆周。如此不断地分割下去,一直到圆周无法再分割为止,它的周长就与圆周几乎完全一致了!”
计侨如同一个小学蒙童般,听得如痴如醉,不住地点头,心中直叹赵无恤才是真正的算学天才,竟然能想到如此巧妙的方法。
可恨自己刚才还想用那道“简单”的题难住他,还想指点他……真是,真是羞愧难当啊,计侨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赵无恤展示的,其实就是割圆术,后世初中生都会的东西……但在此时,这个理论还得经过七百多年的发展,到魏晋时期才会被刘徵、祖冲之等人发现。欧洲人则要早一些,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在两百年后得出了相近的结果,但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数,就得等到十六、十七世纪了。
所以,计侨这位春秋数学家要能知道,那才有鬼。
放出了这个跨时代的理论后,赵无恤拍拍手就跑了。验证的事情,交给计侨去做吧,就让他慢慢割圆割上个三四千边形,无恤才不会那么简单就告诉他,圆周率其实是3。1415926……
计侨一脸兴奋地撅着屁股,趴在地上一边画圈圈,一边摆弄算筹皮尺,当起了验证圆周率的初中狗。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往常犹如臂使的算筹们,竟然是如此繁琐难用……
……
忽悠了计侨后,赵无恤走在清晨的赵氏之宫里,享受着这几天来难得的闲暇时光。
下宫虽小,却五脏俱全,野有井田千亩,三三两两的国人、野人穿着犊鼻裤,光着膀子在其间捆扎收割后遗留的干草堆。邑内的“国”中有巍峨的正殿,只见重堂邃宇,层楼疏阁,一座座高台连栋结阶,展现出世家大族数百年经营的底蕴。
比起从前,赵无恤这些天生活有所改善,家臣们见了他也会停下行礼,居室里还多了几个有些姿色的隶臣妾伺候,但这些仍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必须尽快拥有一处自己的地盘,才能放开手脚,脱离赵氏之宫的束缚和规矩!
为五六年后的那场大战做准备。
受到赵鞅关注是有好处的,但也有坏处,比如赵无恤再也不能大庭广众下穿那狄人的袴褶了。上衣下裳的宽袍大袖看着十分赏心悦目,不过穿上之后实在是不方便,真不知道季嬴她们穿着更加复杂的曲裾深衣,是怎么做到行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