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大明勋贵 >

第62章

大明勋贵-第62章

小说: 大明勋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氏穿着一身白色襦裙,身后的裙纱拖曳铺满了小半个亭阁,此间正是在案几上描画着,案氏上摆放的是一幅画相,赫然描绘的就是朱由崧的相貌。当然,前方还放置了去年董其昌作的画相。

    朱由崧手里捧着一本孟子站在案桌前,眉间皱得紧紧,这没有分隔号的篇文实在太伤脑筋,而且读起来眼睛很受伤,颇废精力。

    “福八,蒙学你去年就会背了,这一年多来四书、论语也已经学得差不多,过两天母妃再教你经义和诗词,如果你对音律感兴趣的话,母妃也一样精通。”

    说罢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清冷的目光瞥向过来。

    “母妃,经义、诗词对孩儿无大用。”

    听了邹氏的话,朱由崧手中的四书立马一合,恬着脸,道:“孩儿不是生员哩,经义本是取士之道,诗词又是娱乐之物,均无大用。”

    “孩儿对音律也不感兴趣,还是读读太学、韩非子较好。”

    朱由崧不说还好,一说就似放嘴炮般冒出了一大堆话。

    “韩非子”

    邹氏清丽的脸上一怔,眉间渐渐拧起。

    太学还好,这个只要是生员都要学习,内里存了礼记、尚书、易经等千年以来的精典,无可厚非,但福八为什么说起韩非子

    这书可是治国方略,福八怎么会突然间说些这书他从哪里听来的说得严重点,此书便是帝王之学,引伸义帝王心术。

    一想到这里,邹氏便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怔怔的看着眼前这张俊秀的小脸儿,心道:“学习治国方略,福八心里在想些什么”

    “前些日子,福八的行为表现得太过佻脱,而姚氏的态度却显得过于偏坦,甚至可以说是放纵。这实在太反常,以前在京城姚氏敢不曾这样,其内必定有着自个不知道的缘由。”

    “难道这方面有什么联系不成”

    邹氏越想越感觉不对劲,渐渐地看向朱由崧的眼神变得颇为怪异。

    “福八,要学习太学母妃也可以教你,不过韩非子这书不适合你。”

    邹氏收回了目光,下意识的就回避了这类书,不管如何政治方面的书籍还是少读为好。在她的心里,身为王世子,福八学些礼记之类的就行。

    “母妃,韩非子为什么不适合孩儿”

    朱由崧末免有些急了,这书怎么能不学呢自己治国理念可是与之极为相近的,就算是后世也是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更别说是现在这个时代。

    邹氏不允许,朱由崧心里很是不甘,当然自己平时也可以私下去学,但难免被她知道,到时又免不了一顿麻烦,所以他还是想知道为什么。

    “此书不是孩童该学之物”

    邹氏脸色一冷,淡淡的扫了一眼,道:“你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四书五经,母妃不喜此书。”

    “母妃,这书为什么不是孩童该学之物”

    朱由崧很不爽她这样,眉头也紧跟着皱了起来,道:“就因为母妃不喜此书吗”

    “哼不行就是不行,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邹氏不知道为什么,自个内心突然间就烦燥了起来,不由纷说道:“好了,现在十一时,今天就到这里。”

    朱由崧怔怔看着她,不知道怎么突然的就变了呢就像夏季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一时间竟也无法理解,叹了口气默默转身下楼离去。当然,要他放下此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眼睁睁的看着福八那似萧瑟的背影,邹氏目光复杂,轻咬了嘴唇不知觉暗暗捏紧了指尖。

    “福八真的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这个母妃已经管不了他了。”

    邹氏心头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似乎这一切并不显得突兀,也只有这样才是正常的。

    长时间以来,福八的表现就不符合孩童的年龄,自个一直以来都不为认人有生而知之之能,但这一切似乎颠覆了自个的认知,七岁的孩童断然不可能有这样的主动性。

    “福八究竟想干什么呢他的内心又隐藏了什么”邹氏心思杂乱,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连想到这些日子,姚氏的反常和朱由崧的佻脱,心里有那么几次套话甚至想要强行逼迫,可惜福八的表现却让她无奈,小滑头太过机灵,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不然就闭嘴不言,执拗得硬,自个儿也不会听之任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正走着,前面竹兰迎面而来。

    “世子殿下”

    竹兰行了一礼,清秀的脸上不带丝毫表情,木然道:“外院传来话,有个叫王建义的人想要见您。”

    “王建义”

    朱由崧眉头一拧,这会儿都要吃饭了,要是没什么急事,秀才定然不可能前来。

    “知道了,本王现在就去。”

    朱由崧点了点头,转了个身就向外院行去,此刻他心里也有些急了,这两天原本以为知府钱大伟拿下了章奉仁这个同知,自个儿就可以叫庄木头和朱峰收整伏牛山矿业,没想到回到王府后,那边就一直没什么动静了。

    “不知道伏牛山那边怎么样了”

    朱由崧感觉有点不对劲,怎么说面对这一大块利益,姓钱的不可能就这么放心的拖拉,定然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如此想着,脚下加快一步伐。

    转过了假山,不久后就到了内外院相接的拱门,抬眼看去,王建义面争焦急的在原地跺步转圈。

    “少爷,您可来了”

    不等朱由崧走近,王建义立马迎了上来,面色焦虑道:“少爷,出大事了。”

    “什么事这般急躁”

    待来到跟前,朱由崧摆起了一副任由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势,双手背后一脸的稳重。

    “少爷,知府传来消息,前几天章奉仁科场舞弊的案子上报后,开封那边的河南面政使司将案件压下了,并没有上报京城,而且还派了人想要将章奉二弄到开封那边提审,前一个时辰人已经到了洛阳府衙。”

    对于朱由崧作相,王建义根本就不作多想,直接开口道:“知府钱大伟的意思,好像是范家的人出手了,他们有一人在布政使司当右参议,从四品大员。”

 ;。。。 ; ;
第71章 好大的胆子!
    天气阴冷,通往知府衙门的南大街上却是行人络绎不绝,十米渐宽的大道上,路人挨肩擦背,连片的商贾贩人挑扁担地、卖麻花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两旁的酒楼、商铺,各种买比皆是,演绎了明末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午后,王府仪仗出行,朱由崧坐在豪华马车上看着窗帷外的场景,忍不住心生感慨:洛阳不愧是十省通衢之地,勾通西部的千年古城,仅仅只是城角的一幕就勾勒出了这个时代的人文发展。

    “秀才,开封过来的那人除了范家出面,有查到其他什么势力么”朱由崧收拢了心绪,放下车轿窗帷的同时,目光落在了王建义身上。

    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朱由崧不得不小心谨慎,眼下不要说整个国朝,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洛阳也是极度复杂,各种世家、士族交杂在其中,哪怕是王府也很难有太大的作为。

    “少爷,那人叫冯子玉,现今年岁四十有三,除了官面上的身份,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势力背景。”

    王建义摇了摇头,皱着眉头道:“此人早年是穷秀才出身,颇有才学,心高气傲,在开封也是有些名气,不过后来考上进士出任了新安县县令就开始飞黄腾达,没七八年就升任了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之职。”

    “呵,看来也是范家使的力了。”朱由崧摇头一笑,个中意味不明。

    “少爷,嵩县范家可不能小觑。”

    虽然看不懂自家少爷的表情,但王建义还是一脸的慎重,提醒道:“范家明面上也就一位提刑安察副使,正四品大员,虽然算不上晋党,不过根据安全局锦衣卫私下的查访,他们和山西八大晋商之间的关系却是相当紧密。”

    “这八家分别是:蒲州张家、太谷曹家、平阳府亢家、介休县范家、侯氏;祁县乔氏、渠氏;榆次县常氏。”

    “八大晋商么”说起山西晋商,朱由崧眼里闪过一道冷色。

    “少爷,这其实还是表面上的家族,其间隐藏的还有蒲州的王氏沈氏等,他们相互间联姻,彼此抱团,关系非常之复杂,就以王氏来说吧,这家是经营盐利,和沈氏是联姻的,而沈氏也同样以盐利为主,况且范家更是以盐利开族。”

    王建义双眼闪烁,低声道:“这些家族大多都以盐利起家,他们的对手就是安徽季家的淮盐,淮盐细腻白小更得民众喜爱,东林党江阴、杨州等均参杂其经营,其间利大不下亿两。”

    “可以说除了丝绸茶桑就以盐利就引得朋党相互争利不休。”

    朱由崧面色凝重,点头道:“此间章氏和范家看来只是一个引头,那么开封整个布政使司都有可能牵扯在内,看来知府钱大伟的压力不小,也难怪他不敢轻动了。”

    “少爷,这次王府恐怕难办了”王建义寒着脸很是不甘心的说道:“一但我们参杂进去,事情恐怕会越来越复杂,王府定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哼,众矢之的吗”

    朱由崧脸上冷色一闪,愤恨道:“他们若是不来就好,来了我们大不了掀底子,谁也别得的好处。”

    “少爷”

    眼见朱由崧如此态势,王建义心下暗叫不好,少爷这是打算待事不可违,就直接对伏牛山动手了,真的麻烦了,就算到时查出新安县章氏和嵩县范家私造兵器,那王府恐怕也得因私动兵戈、乱刑权而引起大事不可。

    “此事不用多说,本王自有决断”

    朱由崧一摆手,目光冷冷地看向王建义,知道他想说什么,但自个这也是最后的决断,要是得不到伏牛山矿山,自己的一切打算都将化为一摊淤水,毫无作用。

    这是底线,绝不可退缩

    经后的打算,目前朱由崧并不想和王建义多说,国朝的局势本就极端复杂,不管做什么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若是自己一再退缩,最终将一切无成,什么事也不可能做成。

    车轿缓缓前行,两侧的王府仪仗肃穆庄重,府卫在阮标的带领下护于两侧,前方开屏静仪,旗帜飘扬,锣鼓震天,五六十人行径在南大街,引起诸多路人驻足观望。

    这是朱由崧首次仪仗出行,中间大道一般只许大人物马车行径,不过朱由崧身为郡王,在河南这地儿上不管是谁遇到他的马车都必须让位,因此也就没怎么耽搁时辰。

    至于为什么此次选择仪仗出行,朱由崧有他的考量,因为这次他出来是准备以势压人不再是晚辈这种模凌两可的身份,等到面见右使参议时,他也就不会矮了自身气势,展现的是皇权,皇室的威严。

    “咣咣当”

    锣鼓震天,喇叭、八孔唢呐持续奏响,旗帜飘扬,静屏开路,一路向府衙行去,音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