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修真记-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此的心因为这样的〞意外〞结果,逐渐拉近了…
“那么…我们准备要走啰!”
小沉重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身旁的小史说道。
“…嗯。”
两人踏出脚步,一同奔向雨中。
斗大的雨滴毫不留情地打在两人身上,两人被淋的一身狼狈。
即使现在是夏天,两人忍不住一阵哆嗦。
“小史,你还好吧?”
“嗯,我不要紧。”
小沉尽量将外套往小史那挪,此时他身上已经几乎湿透了
不知不觉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透出想小心翼翼地呵护、守护着身边的这个女孩的心意
虽然很喜欢人家,但是始终没有勇气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哎呀,你浑身都湿透了。”
“没没关系”
跑了一会儿后,小史才发现外套几乎全披在了她的身上,小沉几乎完全暴露在雨中
小史的心里面暖洋洋的
“哇!终于到了”
正当小史心中波涛汹涌时车站到了……
很老套的剧情吧,唉…我写不来爱情故事的,没有实际经验嘛,本人还是生性淳朴,诚实憨厚,天真无邪的小男孩阿……^_^!!,这还是我看了《花溪》后,有所感悟写的哪,进度快不要紧,咱可以在番外篇里补嘛……^_^
 ;。。。 ; ;
巴塞罗那游记
写本文纯粹是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巴塞罗那这座城市,本文于故事主线无关,没兴趣的人可以不看,因为三十七章我将在晚上更新,主要是这两天我家老姐回来了,在征用我的电脑赶稿子,所以…
经过一年的训练,我已经完全掌握了自身的力量,本来以为那个胖子会尽快回国,哪知他却说先在这边玩两天再走也不迟,其实我知道他是想尝尝西班牙的特色菜,而我吃了一年的中餐也的确有些怀念本地口味的食物了,于是我俩决定先在巴塞罗那玩两天。
说真的虽然我在巴塞罗那生活了好些年,但因身体的关系,却从没真正的了解过这座城市。
此时已经近年尾,从地中海吹过来的风暖洋洋的,让人仿佛还在秋天里打转。温暖的阳光仿佛正在告诉我们这实在是个好天气,与我的好心情不谋而合。
巴塞罗那真是一座壮丽而又富有现代感的城市,除了刻意保存的老城步行区外,马路都宽阔笔直,两边的建筑一致都五六层高,多为风格明快的文艺复兴式样。街区呈八角形,在街角的一块被切去,把十字路口围成一个小小的四方型广场,这样一来所有城区都显得非常地整齐。
今天,我们俩首先我们乘地铁直接到了闻名世界的圣家赎罪堂,尽管并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期,车厢里依然站满了老老少少的背包人,想必都是慕名而来的观客。
从地铁口出来,人已经就站在圣家赎罪堂的下面了,我抬头仰视,上次因为在这等人,因此对周围事物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今天当我真正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圣家赎罪堂时,我站在这栋建筑前,不禁为它的宏伟所震撼,真不愧为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最伟大的作品啊,听那胖子说“圣家族教堂”的兴建源于1886年,工业革命的热浪最终波及到西班牙,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度重新苏醒过来,工商业的蓬勃兴起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文艺的复兴,艺术的气息弥漫了大大小小的城镇,当然包括巴塞罗那。另一方面,曾经在加泰罗尼亚地区根深蒂固、后来一度势微的天主教也再卷土重来,“圣家族教堂”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书商约瑟普起了第一个念头,建筑师维拉摆好了第一块石头。当地下室的围墙刚刚起到一米高的时候,维拉在信徒们的反对声中被迫辞职了,这或许是上帝的旨意,他把三十岁的天才高迪请到了总设计师的位子上。据说最终高迪把生命中最后的46年都贡献在这里,他心甘情愿地将他的建筑生涯全部倾注在这个心血结晶上,因此教堂的每个角落,每块砖瓦都映衬出设计者与建造者深深的虔诚。
供游客进出的门其实并不是教堂的正门,高迪设计了东、西、南三处门墙,赋之于诞生、热情和光荣的名字,他把面对海洋的光荣之门辟作正门,这是对万物之主的景仰与赞美。
圣家赎罪堂和一般的教堂建筑样式大相径庭,哥特式的穹顶边缘是弧线的,十字架上的耶酥和圣徒们好象卡通人物,外墙的颜色也五彩斑斓。最有趣的是高迪把数座钟楼的尖顶切开,在里面放上鲜艳的水果雕塑。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教堂正背两面的大型组雕,名为“复活立面”。
圣家堂在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尖塔耸直,直插云霄。但在技巧上又绝不使用凌空的飞扶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设计精巧,灵感来自于植物躯干的小支架。在装饰细节上则更进一步,完全用曲线代替直线,“尖锐的角消失,所有的物体都显露饱满的曲线,阳光从四面八方射入,仿若天堂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正在参观教堂时,我竟很偶然的发现在一组雕像旁,有着一个奇怪的石板上面雕着一些数字,于是我问胖子这是干吗用的,他告诉我这东西叫幻方,是中国古人发明创造的一种数学游戏,也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分支。真是奇怪为什么在教堂里会有这种东西呢!
步入教堂,神圣的感觉有增无减,但我立刻被另一种奇迹所吸引与折服,那就是高迪对光的运用。在它的手中,所有光线似乎都成了拉线木偶上的傀儡,日光、灯光、烛光……高迪是在与光线作游戏,忽而把它们聚在一个天顶;忽而把它们散在四方角落;有时侯吝啬地安插一束光在小圆窗洞里,投射到地上圈住云的游移;有时侯慷慨地让万丈阳光洒在圣洁的雕像上,仿佛听见耶稣说:“我是光。”
正厅的右手边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陈列着所有关于教堂的历史资料,还有高迪用过的物品和他因交通意外去世前留下的手制模型。他把每一个细节都已经打造成型,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平地起高楼。不过,高迪的雄心实在太大了,目前呈现在众人眼前的部分已经是如此壮丽辉煌,却原来只是计划的四分之一。
圣家堂在高第死后曾停置了数年,直到后来巴塞罗那市政府重新按照高第留下的图纸开始续建这座仅次于意大利圣保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
事实上参观这里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参观修建的历史和正在进行的工程。在它高高的塔顶周围现在仍然布满了脚手架,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座经历了如此漫长岁月还在施工的教堂,像是一部未完成交响乐,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的富丽堂皇和恢宏雄伟,是欧洲所有教堂都无法比拟的。外墙上复杂的歌特式雕功对游人的眼力绝对是一种锻炼。这座大教堂几乎耗费了高迪一生的心血,他融西班牙和欧洲风格,融宗教与艺术为一体,四座尖塔高入云霄,镂空式的塔身所环绕的教堂,宛若一座光怪陆离的古堡,将云影霞光扑朔迷离闪现其中。
临走前我询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得知整个圣家堂将于二零三零年全部竣工。好吧,那么到时候我一定会再来这里看看完整的,汇聚高迪全部艺术结晶的这一建筑奇迹的。
接下来我俩去了奎尔公园,奎尔公园依山而建,是高迪计划建造的一个示范社区,也是他准备自由挥洒其想象力和建筑理念的地方。本来他打算在其中盖各种发挥其设计奇才的住宅。可惜由于他的突然死亡,公园内只完成了两栋房子,和一块用八十六根柱子撑出的奇特空间,因此不少人把它叫做高迪山洞。究竟高第的建筑这一奇怪空间的原意为何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可他留下的将山川融于雕塑,将雕塑融于建筑的新艺术主义建筑却足够让后人自叹不如了。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巴塞罗那举世闻名的标志之一:色彩斑斓的石头蜥蜴。它盘卧在石级上,翘首迎接着游人。拾级而上就看到了高迪的另一个传世之作,这是一个供人们在大自然中聊天,读书的半圆形广场。最有特色的就是围绕整个半圆广场一周的石椅。石椅呈“s”型,蜿蜒曲折地围绕着广场。石椅的表面都是用色彩斑斓的碎瓷砖拼成的美丽图案,看起来赏心悦目,新颖别致。坐在石椅上,耳畔是风的呼吸,眼前是树的叠翠,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公园的深处还有好多高迪的作品,每一件都是那么独特自然,风格迥异,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告别了美丽的奎尔公园。
我们又赶到了城南的蒙特胡依克,是座海拔200多米高滨海的小山丘,听人介绍,蒙特胡依克最初是在1640年建防御城堡地,如今城堡早已改成了军事博物馆,前些年又曾作为夏季奥运会的主会场,而北边的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则是为了1929年的博览会而建。其中位于中央的国家宫,现已改作了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山上还有一处叫西班牙乡村的村落也是1929年为世博会而建,特意保留了西班牙各地本土风格的街巷,两旁是传统的餐馆、老药店和香水店等。在这里展示着西班牙各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建筑,有“西班牙的缩影”之称。与众不同的是,在村中的建筑里有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和工艺店。艺术家们现场向游客展示具有西班牙特色的各种手工制造工艺技术。诸如陶瓷、玻璃、面具、布艺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北面的山下是西班牙广场,广场中间有一座漂亮的喷泉。
正当我俩感到有些饿时,一阵香味飘来,身旁的胖子拉着我循着香味来走进了一条西班牙饮食街。
据说来西班牙旅行却没尝过其雪莉酒和生火腿,算不上到过西班牙。雪莉酒和生火腿可谓是西班牙餐饮的两大图腾,到西班牙旅行却没尝过,大概也算不上到过西班牙了,不过很可惜我不会喝酒,真是与雪莉酒无缘阿,巧的是那胖子说他也不会喝酒,据说他酒精过敏。
整根连蹄带骨的生火腿是西班牙最美味的美食特产,更是这个大男人主义风行的国家最强烈的象征图腾。西班牙人嗜吃生火腿,在西班牙,不少地方都有";火腿博物馆";,这可不是给人参观的,而是专门供应火腿的小吃店。那胖子曾皱着眉头盯着火腿看了好一会,最后说了句“火腿怎么能生吃?”但是他本着入乡随俗的想法还是吃了,然而,品尝之后,他觉得那腌得透明如红玉般、鲜嫩嫩咸滋滋的火腿片,生吃果然另有一番风味(嘿嘿!现在咱中国就不敢这么吃了,假货太多了,那可是用敌敌畏泡过的阿),其实西班牙的火腿煮熟了反而大失风味,生吃的火腿名为";塞拉诺火腿";,是火腿之王哦,当然一般品级也相差很多,所谓的“火腿jamn”指的是后腿,“前腿paletta”的肉少,肉质较硬。一般常见的是“山火腿jamn ;serrano”,用一般的白猪腿腌过后风干制成,比较高级的山火腿经一年多的风干陈年,味道丰富相当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