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兄弟姐妹齐种田 >

第174章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74章

小说: 兄弟姐妹齐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真是太傻帽了。

    “芽儿,你这丫头。。。唉!”爷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额!我四下一打量,看到大家都忍笑看着我时,才知道自己刚才竟又秀逗的傻笑出声了。

    “咳,咳。”我有些尴尬的清了清嗓子。

    让两个哥哥去,倒也是合适,大哥跟着我在云南周边转了一次,算是多了些历练。而浩清哥对外时处事算得是圆滑也稳重,骑马的技术也确实比老爹他们强的。

    心里快速的分析过这些,我装着无事一般,看着听了爷爷吩咐让带上一百两银子后,就要离开的两个哥哥,我补充着交待道:“大哥你们等等。”

    说完时,看着爷爷道:“还是让两个哥哥多带些银子在身边吧。如今咱们家到官府去办事,又是办这户籍的公文,在里长那里还好办,可到了永仁那边,那大土司跟咱们家可没交情。丽江那边,姜山长虽说帮忙我们家去改办,但也不能让他自个掏银钱的。”

    出门转了一圈,我可是把这周边的情况都了解了七八分的清楚,永仁厅那厅衙最大的头头可就是个彝人大土司,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土司府衙。

    而且听说他还是个不太好相予的。对于我家这在他地盘上快速长起来的小肥羊,怕是已经盯上了。

    爷爷想了想后,也是点头应了。而大哥和浩清哥两人也是愣了一下后,随即就明白过来的浩清哥笑道:“知道了。我这就去带上二百两。”

    唉,这个哥哥还是少了些历练呢。我们家自己不觉得,可在那些有心人眼里,很可能把我们家都当成肥羊了。

    我心中轻叹,面上笑道:“可别,散碎的银钱带上几十两,遇到办事的该打点的打点上一些就成,只是奶奶上次给你的银票,20、50一张的你带上三四十张。到时”

    “什么!”几人都惊呼了一声。

    爷爷惊呼后急道:“这,这新办个户籍,竟要一两千两?”他问完时,一家人都看向我。

    “不是。”我摇着头道:“不是说让哥哥们都带上20和50两的吗,在永仁这边时,他们依情况多少合适给多少,只不过要记得一个原则,就是让收银票那人觉得咱们已经尽了全力就成。到了丽江府,要用多少直接让姜山长拿主意就成。”

    说白了,就是装穷嘛。

    看到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面额银票,让那些人再猜咱们是只羊时,也最好只当咱们还是只瘦羊。

    还没说完,哥哥们就也明白过来。两人会心的点头应下后,还决定回家时顺便到后院里摘上些稀罕水果,给姜山长和哥哥们带去。

    事情安排妥当,我们剩余的一家人才是开始在这小副食作坊内各自开始忙活起来。

    村里来帮忙洗杂菌的5个女人,已经被张老实给安排在这小食品作坊北门外的棚子下洗着菌了,就没多一会儿的功夫,竟洗出不了少。

    大伯娘和我老娘,也就依然去作坊里北边的两口灶上熬煮起了香辣菌。

    大伯顶了收菌的事。

    而我们其余的人准备开始先做那用麦芽糖制成的小糖食,因为这东西比那月饼保存的时间更长。

    制麦芽糖要准备的,大麦芽、混合泡好的玉米、大米,都是头一晚就准备好的。就连作坊南门外的大小两副石磨,都已经在头晚上就安排洗整好。

    做这麦芽糖早前时,一家人就已经乘晚上的空档,在粉条作坊那头试验了几次就成了,所以如今做时大家都熟悉流程,倒也顺当。

    爷爷他们直接就在作坊南门外,那棚子下的大石磨边牵驴架套,然后按比例加着麦芽粉,在大石磨上磨起了混合浆。

    但主要都是驴自己在拉磨了,出了一个不停往石磨心添加原料的,其余两人就当起了机动队员,哪里需要哪里走。

    我跟着奶奶直接烧了作坊南头这边的两口灶,跟着奶奶一起,各分一锅直接就炒起了芝麻跟花生米。这可是做花生糖,和芝麻糖的原料之一。

    这花生米炒熟后,拉了正空闲的老爹和大伯,来帮着我们讲究了一把,准备把花生粒外的红皮给揉搓掉。

    “咱们这边人手空,只不知道西内院那边邹家忙不忙得过来。”奶奶边忙活着,边担心的念叨起来。

    知道她这是又担心上了,我直接笑劝道:“奶奶就放心吧,雇着十个人也在那北门外给他们洗菌呢,虽是同时烧着四口灶,但他们家也是四个大人。煮菌这事两个女人就能干的,邹大爷和邹叔两人晾、装一下煮成的盐菌就成,那里能忙不过来。”

    见奶奶皱头还锁着,我打趣道:“呵呵,那生菌都是村里的大叔大伯帮忙搬到灶边的,咱们家那盐菌,如今可没什么秘密可言。奶奶要是担心这事,可就是白操心了”说到后来,引得旁边的老爹和大伯都是笑了起来。

    如今煮这盐菌,可真不是秘密了。谁家想煮都能煮上点,只是这封口的泥有些人不好调而已。而且平常的百姓家,没几人舍得又麻烦,又花那么多的盐整这保存不久的东西,想留着吃的都是直接晒干货存上。

    “你这丫头。”奶奶拍了我一下,咧嘴笑道:“还不是年年到这季节就忙着这摊子事,一时没得忙了,心里有些不踏实。”

    “娘。”大伯笑喊了一声,才是哭笑不得道:“咱们家现在事头越来越多,你要是样样都想亲自去忙活上才踏实,那可真是忙活不过来的。”

    “是啊,奶奶。”我也笑逗道:“咱们忙活几天这制小糖食的事后,可又要分上人去制那月饼子了。到时奶奶是准备东院西院两头跑?呵呵。”

    奶奶往我又拍了过来,这不疼不痒的我却是压根不怕,接着道:“等小姑父那边给咱们家再买回人手,作坊区这几个小作坊里都不用奶奶进了,到时要是能再送回些丫鬟婆子什么的来,咱们可劲的多挑上几个天天围着伺候奶奶,您老就好好在家里当个爆发户家的老太太吧。”

    这话一说,奶奶哭笑不得的拍打起了我,几个大人也笑得不行,略显空旷的小副食作坊内,一时热闹起来。rs
第二百一十六章 花生 芝麻麦芽糖
    跟着奶奶忙活一阵后,把要用到的50斤花生米,和50斤芝麻炒出后,就开始擦洗起了要揉做花生糖的长条桌,和大伯打出的四方木框子。

    收整完这些时,石磨上磨出的第一批混合粮食浆也开始分汁了。老爹直接就在南门外像滤豆腐一样的,在那早做好的吊架下滤起了汁。

    滤完两大盆后,直接端进屋倒进了两口大铁的锅里,我和奶奶也忙活起了熬制麦芽糖。

    初时大火猛煮,边煮边打掉面上含有杂质的泡沫。到后来水份大量的蒸发减少,随着锅里的液体已经逐渐的变得浓稠,火也相应的逐渐减小。

    到了最后汁水开始收干时,灶洞里也被我们只余留下少量的火炭了。

    从煮汗开始,整过过程足足用去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锅里原本有一百多斤的汁水,已经变成30来斤筋斗的麦芽糖。用锅铲再去铲动时,都非常的费力,而用筷子去挑搅一坨拉起来时,已是能拉起长长细细的一根丝线。

    但要做花生糖,到这却还没完。

    我咧了嘴一笑,喊着站在旁边一脸喜色的老爹道:“爹,快呢,我这锅可是就轮到你接手了。”

    “嗯嗯,芽儿你说,后边的我来就成。”老爹激动的答着话时,却已是一脸泊紧张。

    我有些好笑的道:“爹,你紧张些什么,虽然没做过,但早前咱们也说过。把那花生和芝麻分别倒进两口锅,然后用劲的搅拌均匀就行。”

    说完时,老爹搓搓手,直接利索的就先后把早分出各10斤的两种原料倒进了锅里,一时间,两人都在各自的锅里奋力的翻铲、搅拌起来。

    近十分钟翻搅均匀时,锅里的糖已经不是早前那稀糊糊的模样。而是因为加了花生、芝麻,已经收紧抱团的黏糊在了一起。

    这整个过程,就如初和面时,和好面后一样的,紧紧变成了一团。

    闻着空气中麦芽糖与炒花生、炒芝麻的酥香,我忙是往那两张长条桌中间各抹上些熟菜油,又在抹了油的位置上都放上四只长宽都半米的木框。

    见位置都合适,才是点头急喊道:“行了。”

    一声令下,奶奶和老爹立马忙活着用大铲把锅中的大糖球分成四份,分弄到了木框子里。

    这还没完,他们两人又用那早准备好半米长的木刮子,把那5厘米厚木框中的花生糖、芝麻糖都刮平齐木框架同厚的方块,并乘势压压紧。

    最后高出框架的,直接移到另一框,不够的从最远处一框补上。

    因为是第一次实际操练,真算得是手忙脚乱的了。

    也才两三分钟的时间,他们面前各自的四框架糖就已经刮归整,糖块上方还冒着丝丝热气。我伸手轻摸一下框中的糖块时,竟还是能烫手的。

    也只又等了两三分钟,当方糖块开始变得手能摸只感很热时,我一声号令,老爹就立马提上一把如西瓜刀的锋利长薄刀,取下一个方框架,两手齐动“咔擦”“咔擦”在长条桌板上横切起了厚度只足0。5厘米的糖薄片,最后又竖着3厘米左右的切了一遍。

    那刀子够是锋利,糖又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软度,当刀切完一块时,不细细凑近去看,根本看不出其实这一整块的方糖,已经被分解成了长5厘米左右,宽3厘米左右,厚只0。5厘米的小糖片。

    就是连那混合在糖中的花生,也是被整齐的切分在了各片小糖块中。

    “呵呵,这花生糖、芝麻糖,竟就样就成了?”

    我看着老爹越切越利索时,爷爷突然的说话声,把我给惊了一跳。

    拍拍胸口,我笑道:“当然成了,这不难吧?看咱们家这做的,可是比市面上有的那麻杆糖看着可口吧。”

    这绝对是当然的。

    光看那包裹在红黄透亮的麦芽糖中那花生,那芝麻,两听到老爹和爷爷都拿起一片,咬得脆响,我就已经咽起了口水。

    可是我却只能干看着无力,因为——我正在换牙。

    虽然今早只掉了两颗下门牙,奶奶还把它们用劲扔到了我家正房的房顶上,说是这样能早早的长出来,但唉。

    苦啊!为了保证长大后能有口好牙,所以我还是决定相信科学,少要沾惹这糖食和硬物了。

    “唉!”

    听到爷爷也叹了一声,我有些疑惑的向他看了过去。这爷爷不会是牙也不行了吧?

    见他皱着眉,我正猜想打量时,他道:“咱们家每天做粉条子余下的洋芋渣子,如今喂着作坊后园子那大小40头猪,24头牲口,和那六千多的家禽,每天还拿给去当鱼食,却都天天有剩余晾晒在院里。这,这现在又整上这包谷和大米的渣子,这一年年存着可不是事。”

    我正想笑接了他的话时,他又看着我那正吃糖上瘾的老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