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狼烟:我的1937 >

第108章

狼烟:我的1937-第108章

小说: 狼烟:我的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点点头,后来又摇摇头。

    在父亲略显疑惑的眼神中,我直视着父亲的眼睛,在深吸口气后,缓缓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虽然连我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这个理由,但又好像自己心中就是这样的想法一般,连我自己也分不清楚究竟。

    我只记得当时的我盯着父亲的眼睛,说了些大义凛然气势十足的话。

    就连我当时的样子,也是很有些为了驱除日寇,而甘愿放弃一切的大无畏革命者的姿态呢。

    “今日寇犯我中华,身为军人,岂能将心思都放在这儿女私情上!杀敌报国,卫国卫民,才是我辈军人之本分!”

    我攥着拳头咬着牙,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当真是极有气势,连父亲一时间也被我震住,面上显出了愕然的神色。

    而在这其中有没有自己胡乱找来当借口的缘由,也只有我自己知道了。

    散去了面上的愕然,父亲的眼睛眯了眯,直直的盯住我的眼睛,就好像要直接瞧到我的内心深处一般。

    他看着我缓声说道,“战争,已经结束了。”

    我却坚定的摇头,“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虽然国民政府已经和日本人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我心里明白的知道。

    我们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战争,至今还没有结束,也远远不可能结束!

    “哈哈。”父亲看着我面上做出的表情,忽然的就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而后,更是不顾仪容的放声大笑。

    我听得出父亲心里的高兴,在我说出这样一番话后。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笑,但此时的他一敛身上原本的严肃沉静,竟忽然多了许多快意恩仇的豪迈!

    我仿佛这才想起,年轻时候的父亲,也是个抛头颅洒热血,毫不顾忌自身生死的真正革命者呢。

    “说得好!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父亲看着我抚掌大赞,面上隐隐泛起了红光。

    “不愧是我吴氏子孙,不负老父半生忠烈之名!”

    这样老怀大慰的模样,就好像我做了什么了不得的,足以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一般。

    父亲大笑一阵,声音也放得柔和下来,“既如此,等再在家里待上两天,尽心陪过你母亲后,就上路去南京吧。”

    “去南京?这么快?”我惊讶的向父亲看去,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早的打发我去往南京,“我这假期,可是有足足俩月呢。”

    该有的假期,一天也不能白白浪费掉!

    这可是我在前世历时多年的学校生涯中,养成的几乎已要深入到骨子里的习惯。

    我反驳的话还没有说出口,父亲的面色已重新变得严厉。

    他接下来的话,也坚定了我去南京学习,真正学习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军人,如何,去做一名真正的军官。

    父亲的话沉稳有力,叫我看着面前严父时,心底的崇敬之情更加浓了几分。

    “日寇肆虐,欺我华夏无人。今我吴家子既存报国之念,又岂可还存玩乐之情!”

    “你自放心回去,家中有老父照看,吾儿无须挂念。”

    咬了咬嘴唇,我重重点头应是,“是。”

    往后的日子过得当然很快。

    和父亲将这些事情说开,又父子二人双双开解了母亲,算是将我成婚的这件事暂且揭过。

    母亲也是世间罕有的女子,论起心性坚强来要比我强了许多。

    早已看淡了自己生死的她,虽然在知晓我暂时没有什么胡乱成婚的念头,她也无法圆了自己那个提前抱孙子的愿望时,面上稍稍显得有些黯然。

    却也很快的就调节了过去,反而开始安慰起我来,叫我不要为了自己这个病人劳心,既然已下定了决心就该将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驱除日寇这个极为有理想有前途的事业上去。

    在表达了对我的支持后,甚至还表现出了对我的点点歉意。

    说身为母亲的她不该因着自己的私愿而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只说幸好没把陈家那逃婚的丫头娶回家来,不然怕要因着她而毁掉我的一生。

    我只好连连向母亲解释,心里对她的崇敬却是越来越浓。

    到了后来,已真正的将她当做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看待,越发的感觉离不开她。

    只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却终于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或许这一走,我就要永远的离开这个无私爱着我,关怀着我的女人了。

    心里很不是滋味,竟有些淡淡的发疼……

 ;。。。 ; ;
第181章 夏日炎炎
    

    八月,正是盛夏。小说

    可这个时候的我,却要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里,告别父母亲人,孤身再次踏上通往南京的旅途。

    或者说征途,要更妥当一些。

    毕竟如今的我,已是个登籍在册的军人。

    我要去南京的目的,也是要在陆军大学学习战法战术,使自己蜕变为一名真真正正的军人。

    再往后,也就是我去履行自己军人的职责,同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了。

    最早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恐怕打死我也不会去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去走。

    用我当时的想法,凭着自己超出时代半个多世纪的见闻知识,在哪里不能讨一碗饭吃,或许那时手里捧着的饭碗,要比军人这个职业有前途的多。

    至少,不必在对敌的一线去拼死搏杀。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最早生起的念头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淡,直到最后竟是彻底的消失不见,就仿若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我如今所想的,竟多是些保家卫国的大道理。

    这,可不像是曾经的那个我呢。

    心里的古怪情绪一闪而过,打点好行装的我终于还是换上一身母亲抱着病体亲手替我赶制的长衫。从我离家去了北平起,母亲就开始了这套长衫的缝制,如今我又要去南京了,母亲的这套长衫才终于缝好。

    穿着这剪裁合身,缝了细密针脚的青灰色长衫,在拜别父亲母亲之后,我终于再次的出发。

    目标,却是南京。

    和上次一样,由于没有火车可以直达,我依然需要不停的转上好几次车。

    两地之间虽然有飞机连接,却不是我这个小人物可以享受的到的。

    出城后还得步行走好长一段路,在这样的大夏天里赶路绝对算不上一件享受的事情。

    而且今天的太阳异常的毒辣,还没走上多远的路程,我的身上就已被汗水浸透。

    不知在心里骂了多少遍这狗曰的天气,只是却不能缓解我身上哪怕一点的暑气。

    所以在见了摆在前面不远处道路上的一个茶摊后,我就像见到了天下最好的宝贝,就差没有两眼放光的直奔过去了。

    虽然,我确实是用了比战场冲锋还快的速度跑过去的……

    “老板!凉茶,大碗!”

    这样的暑热天气,又没有逢着什么大节日,出行的人所以不多。

    茶摊上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却是叫我捞了个位子坐。

    屁股还没有在凳子上坐稳,我就已经扯着嗓子对茶摊老板大喊起来,只因为嘴里口干舌燥的厉害,急需要一碗凉茶来解解我身上的热劲。

    “好嘞!”

    茶摊的老板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一个人打理着这个路旁的小小茶摊。

    虽然脸上写满了岁月雕下的痕迹,不过听他说话的声音,倒是中气十足。

    “谢谢大爷。”一口气牛饮完碗里的凉茶,我舒爽的出了口气,又将手里的碗举了起来,对着茶摊老大爷说道,“再来一碗。”

    老大爷笑着提了茶壶过来,替我重新加满一碗凉茶,道,“慢些喝,还有的是。”

    茶摊上喝茶的人不多,除了我以外就只有其他两三个人。

    老大爷也得了闲,索性就在我面前的长凳上坐下略微歇息一阵。

    他看我放下了手中茶碗,又指了指空碗,却是问我还要不要再添一些。

    我笑着拒绝了老大爷的好意,两碗凉茶下肚,身上的暑气和疲惫却是一扫而空。

    再想喝多,肚皮儿却是撑不下了。这老大爷的茶碗,可是大得很,实在得不一般呢。

    老大爷笑着点头,索性此时无事,却是生起了谈性。

    他看见我衣服上沾染的风尘,也看见我身上背着的包裹,笑问道,“小伙子这是要赶远路?”

    “嗯。”我也正想再多休息一阵,躲过午时最烈的阳光。

    点着头指指远方的路,笑道,“去潼关,坐火车!”

    这一年,陇海铁路才只修到灵潼段,等到西安建好火车站,还得再过一整年功夫。

    老大爷点了点头,叹道,“这大热天的,路可不好走。”

    “是啊。”对于老大爷路不好走的说法,我自然是深以为然的。

    只热这一项,就要叫人生生的受不了。更何况出城这么远的一段土路,对脚力的考验也是颇大。

    我心里甚至暗暗的想着,自己今天这趟赶路,怕是和那后世军中的负重越野不相上下的吧。

    尽管我没有用跑的,身上背着的行囊里也没有装什么砖头铁块。

    可这贼老天,是他娘的真热啊!

    我拿手给自己脸上扇着风,尽管是燥热的空气,倒也还能带来一丝丝的凉意。

    “大热天的,您这买卖也不好做吧,都没有多少人。”我看着茶摊上为数不多的客人,却是替这老大爷每天的盈利担起了心。

    受这样的活罪,却不知能挣到几个大子儿。

    老大爷却只是笑笑,笑声里很有些云淡风轻的意味,“只是不想在家里闲着,出来也算是替大家出些力气罢。”

    还真是个有情怀的大爷。

    我只能这么去想,想着想着又想起自己前面还有大段的路要走,自己身上可没有这许多的情怀。

    不由苦笑着叹道,“要是火车能快点通到咱西安城里,也就能方便了啊……”

    “听口音,兄台是燕赵人吧。来西安走亲戚?”一直坐在旁边的位子,听我和大爷说了半天话的客人这时站起了身,在我面前拱手问道。

    倒是做足了礼数。

    我听了他的问话先是一怔,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说我是燕赵人,但很快的就反应了过来。

    我说的可是被熏陶了二十几年的普通话,建国后以北京话等北方方言为基础编就的官话,被眼前这人听出了口音,却也是不冤的。

    只是如今的我爹娘都在西安,家也在西安。

    这么一算,自己也算是个西安人罢。

    我笑了一笑,解释道,“父母都在西安,只是自小在燕赵长大罢了。”

    面前同我一样穿着长衫,颇有几分文人味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