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青春-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上春梅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刘芳菲说:“天气晴朗,不冷不热的,正适合去出游啊。”我说:“这样好的天气,去植树真的很好。”
几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上了五楼,刘芳菲打开办公室的门,三人进屋后,刘芳菲又把装着拍摄设备的铁柜橱打开,拿出摄像、采访设备,检查了一下电量情况。我说:“电都是满的,上次用完了我就把电池都充满了。”刘芳菲说:“没想到你想的还真细致周到呢。”刘芳菲又取出长焦距数码相机,检查无误后带在了自己身上。我拿着手提数码录像机,徐春梅拿着采访话筒,三人下楼去后勤处广场。
来到后勤处广场看到学校副校长黄大河、学校大主任郭大明,我们学院的院长孙秀若、学院主任施主任以及各班的导员也都来到了后勤处广场。后勤处的校工正在指挥学生干部们往每辆大轿子车底箱里装铁锹。八辆大轿子车整齐的停在了后勤处的门前,学生和教职员工已经在后勤处东侧的小广场上列队了。每个院系都有一面红旗,旗手站在最前列,后面就是各院系的师生代表。
刘芳菲指着迎风招展的红旗说:“多么壮观的场面啊,先拍一张。”拿起照相机,咔嚓了两张。刘芳菲说:“现在你俩就可以录上一段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了,等一会儿校领导讲话的时候再录一段。我说:“好的。”跟徐春梅走到大轿子车旁,开始录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我问徐春梅:“准备好了没有。”徐春梅说:“准备好了。”我打开录像机,录像机开始工作了。徐春梅做着现场解说:“这里是新闻传媒大学后勤广场,今天是植树节,同学们正在把植树工具往大轿子车上装。在看那边,学校领导和各院系的领导们也都到齐了,大家列队正等候领导发话整队出发呢。”我的录像设备以徐春梅指引的方向为中心,随着她的手指的方向进行着录制。
这时候就见学校副校长黄大河和郭主任走到队列的前方,郭主任大声的喊:“出发在即,下面请黄校长讲话,请大家欢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黄大河向前一步,大声的喊:“时间不早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场地上的师生大声的喊:“准备好了。”黄校长说:“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话不多说我就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先请郭主任把车辆安排和植树场地安排说一下,各院系的领导也注意听一下。”
郭主任走上一步说:“车辆咱们是按照院系安排的,每个院系2轿子车,新闻学院上1、2号车,设备学院的上3、4号车,广播学院的上5、6号车,编辑学院的上7、8号车,信息部的你们三人上我坐的小车。”
郭主任特意的看了刘芳菲,刘芳菲答到:“知道了。”郭主任说:“今天植树的地点是黄河滩八百二亩地农场,植树的人很多,今天植树的都是各大学的学生,希望大家跟紧自己的队伍,不要丢人落队。场地已经划好了,咱们所负责的场地是从东到西依次是新闻学院、设备学院、广播学院和编辑学院。下车后各院系的领着带好自己的队伍,按照地上的标记植树就行了。”
郭主任讲完具体安排后,朝黄校长问了句:“校长还有其他的安排吗。”黄校长说:“没有了。”郭主任喊:“出发了。”师生们按照院系车辆安排,整队上车。
徐春梅把视线指引到同学们整队上车处,我的摄像也跟着拍着。各院系的师生陆续上车,拍完了八辆大轿子车陆续从后勤处广场开出去后,郭主任喊:“你们三人,快上我的车,咱们后走还要赶到他们前面去拍摄呢。”
黑色红旗a8小轿车开了过来,刘芳菲、徐春梅和我坐到小轿车后排,郭主任说了声:“开车。”驾驶员启动驾驶模式,车开出了新闻传媒大学后勤处小广场。(未完待续。。)
&辽西郡王欢迎书友到站支持他的作品《离乱青春》,支持正版。。。假如你支持的是盗版,你就是对作者最大的伤害。
离乱青春之情到浓时无怨尤14
徐春梅坐在我和刘芳菲的中间,听了郭主任说还要赶到大轿子车的前面去,就问郭主任说:“主任,今天植树的地点离咱们学校有多远啊。”郭主任回头色迷迷的看了看徐春梅说:“在咱们学校东北方向,离咱们学校有25里地呢。”徐春梅本来对郭主任感觉还不错,今天郭主任用色迷迷的眼睛看徐春梅,还是遭到了徐春梅从内心的抵触情绪。徐春梅把头转向刘芳菲说:“芳菲姐,你看外面的红叶都疯了。”刘芳菲不分就里,笑着说:“哪里呀,这也不是枫叶红了的季节呀,你咋连说都不会话了呢。”两人的说笑,打破了车里的尴尬局面,郭主任和前面的司机以及我都跟着笑了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25里地的车程没用上20分钟就到达了黄河右岸大堤的植树地点,轿车在右岸大堤停车线外挺稳了车。五人从车上下来,郭主任指着大堤南侧的一片空旷的地面说:“这就是今天咱们植树的地点。”顺着郭主任指的方向看去,左边是所谓的黄河,此时正是水瘦之时,黄河水仅仅在河槽很窄的范围内向东静静的流去,大片大片的裸露的河床,西北风一刮起来,沙尘满天飞。大坝的右侧是一片沙土地,近处是低产的沙土地,向远方看去也是没有几棵树木,就像是一两个哨兵守卫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在远处和近处之间的地方,已经有部分其他学校早来的学生,在地上挖坑呢。大坝的底下,隔着三五十米就有一处杨树苗储存在那里,准备今天栽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黄大河校长所坐的车也到了,黄校长还没有从车上下来,会办事的郭主任已经跑过去把校长所坐的车的后门打开。王校长从车上下来,那气派真像是检阅沙场的将军。黄校长说:“小郭呀。地边都确定好了吗。”郭主任点头哈腰,满脸堆笑的围在黄校长的鞍前马后,似笑非笑,你说不笑,脸上还是那样咧着嘴的样子。郭主任说:“昨天就已经界定好了。”
黄校长站在大堤上,从黄河来到方向,看到黄河走的方向。感叹的说:“这就是东华母亲河呀,真的应该好好的治理治理了。”郭主任说:“是啊。”
正说着,八辆大轿子先后停到了两辆小轿车的后边,郭主任说:“芳菲啊。你们赶紧准备录像、拍照吧。”刘芳菲说:“我们这就去准备。”郭主任把刘芳菲领到一边,在刘芳菲的耳朵边上嘀咕了几句。刘芳菲不住的点头,最后听郭主任大声的说:“去吧,抓紧时间准备吧。”
刘芳菲把手中的照相机交给徐春梅,从徐春梅手中要过来采访用的话筒。刘芳菲说:“春梅,你来照相,我采访到哪里,你就拍上一张两张就行了。”徐春梅点头说:“晓得了。”刘芳菲又对我说:“再续,你就跟着我走。我走到哪里你就拍到哪里就行了。”我点头说:“唯部长马首是瞻。”
刘芳菲问:“准备好了没有。”我说:“准备好了。”刘芳菲说:“先按照我的手势指引,做一个大全景。”我不说话,手指做了个偶尅动作。刘芳菲开始从黄河上游一直指引导下游,刘芳菲介绍说:“涛涛黄河水滚滚向东流。养育了东华几千年的文明。然而今天我们来的黄河边上,却看到黄河两岸黄沙飞舞尘土飞扬。”镜头在刘芳菲的指引下从河套拍到河岸边的裸露地面上。
刘芳菲接着说:“今天来自中原省十余所高校的师生们,在市委市政府号召下,来到了这荒凉的大河滩。他们将用他们的汗水来改写黄河滩荒凉的故事。看,他们来了,这里就是中原新闻传媒大学的植树现场。正在走下大坝的是新闻传媒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师生们。”
镜头里我看到孙院长、施主任、刘导员、沈哲、李冬利等人扛着铁锹走下来黄河大堤。随着刘芳菲的指引,摄像把其他三个学院的下大堤或是开始挖抗或是抗树苗的场景录了一遍。刘芳菲对我说:“查看一下,效果怎么样。”
我把录像机交给刘芳菲,刘芳菲找到刚才的视频片段,逐一查看了一遍,很满意的说:“不错,就这样挺好的。”刘芳菲又接过来徐春梅的数码相机,检查了一遍。刘芳菲说:“很好,现在咱们可以搞特写了。”
&么特写啊。”我问到。刘芳菲说:“找几个代表性的人物,拍几个特写镜头。”我说:“明白了,这叫面、点的关系。”刘芳菲说:“我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一点就透。”我说:“哪有啊。”徐春梅凑热闹说:“我都听说了,师哥你可是新闻传媒学院的大才子呢。”我说:“那些都是谣传,多半不准,没准还是别人编排人的。”刘芳菲说:“别闹了,走拍照去吧。”
刘芳菲首先把我们领到黄校长的身边,黄校长正在用铁锹挖树坑。视频在拍,刘芳菲走到黄校长身边,正好黄校长把土从坑里面挖出来。刘芳菲上前说:“不好意思,打扰一下黄校长您。”黄校长对着镜头,微笑着说:“没关系。”刘芳菲说:“黄校长,您今年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亲自来植树造林,请您给我们大家谈谈你的感想。”
黄校长说:“一年之计莫若种粟,十年之际莫若种树,百年之计莫若育人。我今年虽然四十五了,植树造林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植树造林理应该起表率,我没啥可以采访的,把机会留给那些正在植树造林的同学们吧。”
刘芳菲说:“好,感谢黄校长您接受我们信息部的采访,您继续植树吧,我们去采访一下郭主任。”黄校长说:“好的。”
郭主任就在黄校长的南侧,跟他的小司机俩人挖一个坑呢。看到我们录像过来,郭主任摆手说:“黄校长都不接受你们采访,我怎么好意思接受大家的采访呢。”
刘芳菲笑着说:“郭主任,你就跟广大师生们说上两句呗。”郭主任说:“第一句,绿化祖国。人人有责。”刘芳菲说:“那第二句呢。”郭主任说:“第二句话是:劳动最光荣。”刘芳菲说:“好,谢谢郭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郭主任您说的两句话太好了,简直无可挑剔。”郭主任跟我们挥手告别,我们又向东走了十多米,来到我们学院孙院长的身边。孙院长说:“同学们加把劲啊,让你们光辉的形象永远的留在传媒大学的网站中吧。”
刘芳菲走到孙院长身边,刘芳菲说:“请老院长讲讲您感想吧。”孙院长说:“今天跟同学们一起来植树,我又想起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在老家荒山上植树的情景,那时候我就跟你们一般大的年纪。通过今天跟同学们比赛挖坑。我的心仿佛都年轻了。这样的生活正是我们大学校园里所缺少的,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那种生龙活虎的感觉,以后我们学院要多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体魄,增加了同学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我很赞成。好了,话不多说,我快干活了。”
刘芳菲说:“好了,太谢谢您了。孙院长。”孙院长边挖坑,边说:“你们快去录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