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俗人回档 >

第112章

俗人回档-第112章

小说: 俗人回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你们校估计明天得上新闻。

嘀嘀……

a:手机没电了,我挂了啊。

b:嗯。

这是东森大学6。13事件唯一的一段音频。

可就是这一段音频把东森大学6。13事件曝光在全国网民面前,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仅用半天时间,就把东森大学推到风口浪尖。

好多东森大学学生都接到了在其他学校上学的同学打来的电话,问6月13日晚上的情况。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听了描述,很多外校学生都表示十分向往和钦佩。

涵养很好的东森大学校长,据说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

的确,这事发生在职校、专科,甚至挂着学院名头的学校身上,算不得什么大事,有些学校几乎每年都要来这么几次。

可东森大学毕竟是挂着211牌子的教育部直属大学,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有好事的学生把整段音频转化为文字,发到了“三木园

仅仅两个小时就成了第一热帖。

大家化身推理专家,将4个出现在音频里的声音做了分析。

首先,a肯定是东森大学的学生,大几暂时不知,院系暂时不知,只知道他名字里有个“亮”字。从整段音频来看,这个a全程都在打电话,完全是个旁观者,既没跟着呼喊怒骂,也没往楼下扔东西,跟其他男生比,简直是个三好标兵。

其二,b肯定是外校学生,哪个学校的不知,大几不知,院系不知。从录音最开始时的对话可以推测出,这段音频极有可能是b放到网上的,目的不得而知,可能就是因为好玩,或者觉得会轰动。

其三,本段音频的关键人物是c。所有听过这段音频的东森大学学生都知道,这个叫“陶庆”的学生百分之百要倒霉了。往楼下扔东西、点名骂校领导还大言不惭,虽然6月13日晚上90%男生都干了相似的事,可是人家没碰巧被人录音还放到网上,这个“老陶”简直倒霉到了极点。

其四,音频中的d,以劝导者面目出现,是个正面形象

最后,虽然在音频里能听出a学生寝室其他男生也喊过“给电”,但只要没证据表明这几个人扔了东西,喊两嗓子基本属于小过小节,没人在意。

当然,也有些人好奇录音里“老陶”口中的“秀秀”是谁,但很快就被其他人的帖子淹没了。

综合所有信息,学生们开始人肉唯一在音频中喊出姓名的陶庆。

就在这些学生还在猜测的时候,陶庆全寝8个人已经站在文法学院院长办公室了,屋子里同时还有院党委书记和陶庆班级的导员。

文法学院院长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看着站在门口的8个男生。

他刚在校长办公室挨了顿骂,这是这么多年校长第一次撕破脸地数落他,他知道,这次的事情处理不好,自己这辈子都别想再进一步了。

在院长办公室里,首先把音频里的a、c、d筛了出来,其他5个男生被带到会议室,由院党委书记单独问话后,都放回寝室了。

d是最先被院长和书记问话的。

其实也没什么好问的,整个过程,音频里差不多一清二楚。

两个学院领导只问了两句话:

“陶庆和王德亮在寝室里关系怎么样?结过怨吗?”

“王德亮那个电话是熄灯前开始打的,还是熄灯后打的?”

第一个问题,d是这样回答的:“他两关系很正常,没发生过冲突。”

第二个问题,d的回答是:“王德亮熄灯前就开始打电话了,他跟电话里的男生讨论晚上英国和法国队比赛的明星阵容,打赌比赛结果,中间还问过寝室同学,今晚贝克汉姆踢哪个位置。”

院长和书记对视一眼,点点头,让d回寝了。

两个院领导最不想见到的结果是王德亮和陶庆有矛盾,所以借学生闹事的机会,跟外校的同学唱双簧,录音陷害陶庆。

现在,从d和寝室其他5个学生的证言中,基本可以推翻这个假设。

一个寝室8个学生,其中6个学生说王德亮和陶庆关系正常,没发生过口角打斗之类的矛盾,甚至就在13日当晚,王德亮请全寝同学吃饭时,单独跟陶庆喝了好几杯酒,关系还算融洽。

两个院领导还问出王德亮和陶庆各有女朋友,不存在争风吃醋因素。

这样看来,王德亮没有主动陷害陶庆的动机。

而且,6个学生中,4个明确说王德亮熄灯前就跟人通着电话,那么,王德亮身上就不存在家丑外扬问题,只能说是凑巧,或者对录音戒备心不强。

要知道,6月13号晚上的暴动,完全是断电引发的,是偶发事件。

无论校领导,还是学生,没人可以预知。

事件不可预知,音频内容显示录音动作发生在暴动之前,录音又是外校学生干的,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能怪王德亮吗?

能吗?

不能。

在跟王德亮谈话之前,两个院领导确定了即将进行的谈话的基调。



第154章 有人跳楼了

王德亮进门后;发现两个院领导的脸色不算好;也不算坏。

他知道;只要过了这一关;自己就能成功洗脱。

第一个问题:“跟你打电话的人叫什么;于什么的?”

王德亮说:“叫王文凯;松江工业大学的学生。”

“你俩怎么认识的?”

“初中同学;我俩同桌。”

“你跟他打过电话没有;确定是他把录音放到网上的?”

“打过电话了;是他放上去的。”

虽然明知是这个结果;两个院领导脸色还是难看了许多。

“你俩什么时候开始打的电话?”

“他打给我的;熄灯前打的。”说着;王德亮从兜里掏出手机;调出通话记录;说道:“10点2打来的。”

王德亮似乎怕院长不信;还把手机递了过去。

院长也没客气;拿着手机看了一会儿;转手递给书记。

确实是13日2点2分打进的电话;这玩意做不了假。

院党委书记问:“你当时知不知道王文凯在录音?”

“知道;我问他了。”

“你为什么不制止;或者提醒他不要将这段关系学校声誉的录音放到网上

王德亮一脸平静地说:“我不确定当时听到的声音是开录音还是关录音。

“而且我之前用的手机;最长只能录音l分钟;我们寝室其他人的手机;最长也不过录…分钟。我当时想当然地以为他的手机顶多也就能录那么长;一两分钟;几句话就过去了;根本录不到后面。”

“在网上听到这段音频之前;我不知道他录了这么长;也不知道他会放到网上。来之前我给他打电话;问他为什么把音频放到网上;他说现在是个手机就能录音;他以为别人肯定也录了;就算他不发到网上;别人也会发;发晚了就吸引不到眼球了。”

面对两个院领导的询问;王德亮侃侃而谈;理由编得滴水不漏。

边学道和王德亮一起商量出来的对答方案;两个院领导一时间还真问不出破绽。

把准备好的问题都问了;觉得再问下去也不会问出什么有用信息;两个院领导让王德亮回寝室休息。

走出学院楼那一刻;王德亮知道;陶庆这次真的完了;只要校领导完整听了那段音频;他就绝无幸理。

王德亮没有直接回寝;而是在校园里漫无目的的走。

他在反复思量整件事的前前后后:

之前一段时间蓄意接近讨好;一是为了麻痹陶庆;二是为了给室友二人关系融洽的印象。

13号当天晚上以定情名义请客吃饭;加上席间灌酒;都是为了让陶庆兴奋起来。昨晚整个学校闹成那样;连女生都扯着嗓子参与了;何况喝得醉醺醺的陶庆?

至于路上买酒;纯粹是为了给陶庆提供弹药。

王德亮没想到的是;陶庆不知道最近受了什么刺激;居然那么上道;不仅喊了摔了;还点名道姓骂校领导。

陶庆实在是太配合了。

王德亮本以为断电和闹事都是边学道臆测出来的;没想到居然成真了。

经历这一遭;过了这一关;亲眼看到一个人的推测能力和算计人能力到了这种程度;王德亮觉得这个世界实在太危险了;简直防不胜防。除了让自己尽快成熟;谨慎处世;他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保护自己。

王德亮觉得自己变了;忽然之间就长大了;成熟了;心也变硬了。

其实;在整件事背后;还有两个环节王德亮不知道。

陶庆的情绪之所以产生波动;是因为不久前边学道狠狠收拾了陶庆一把;陶庆憋屈又窝火。边学道算准了色厉内荏好面子的陶庆会把受到的羞辱咽进肚子里。再加上边学道把艳照发给了徐尚秀;陶庆这几天又在徐尚秀那受了气、憋了火。

边学道第一个目的是让陶庆在学生集体闹事的特定氛围下;在酒精的促动下;癫狂、放肆、不管不顾地撒火。

结果显示;这个目标实现得很完美。

再就是放礼花。

东森大学的公关能力是很强大的;闹事的消息事后很可能被全面封锁住。

毕竟学生再怎么喊;能有几个人听见?

可是大半夜在9楼楼顶放礼花;那是什么效果?

边学道第二个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6月13日晚东森大学里发生的事。闹事的内容越精彩越好;越离奇越好;越少见越好;这样才能增加整个事件的话题性。

反正手头也有闲着的礼花;就拿来放了。

只有这样;事情才盖不住;盖不住就会扩散开;扩散开了;东森大学校领导受到的压力才会更大。

而校领导受到的压力会如数转变为难以遏制的怒火;传递给一个指定的倒霉蛋——陶庆。

让王德亮离开后;两个院领导足足有一个小时没搭理陶庆;而是通过电话在学校各部门摸查陶庆入学两年来的表现。

不摸底不知道;原来这个陶庆去年考四级作弊;当场被抓;身上已经背着一个记大过处分。

在电话里;教务处长态度十分明确;他跟文法学院院长明言:“去年本来最低也是个留校察看;但这个陶庆耍手段;在寝室楼做出要跳楼的姿态;故意让同学看到;制造舆论;让教务处很被动;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教务处长还说:“网上的音频他也听了;这个学生言行失当;信口雌黄;而且屡教不改;造成极恶劣的影响;这样的学生不严惩;其他因6·13事件受罚的学生恐怕不服。”

教务处长的话;给两个院领导提了一个醒;这个陶庆很会耍手段。

这样一个学生;这次要是再来个跳楼桥段;处理还是不处理?

于是谈话前;院长和书记达成一致;决定先安抚麻痹住陶庆。

可怜的陶庆;因为昨晚喝了不少酒;又闹了大半宿;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中午在食堂胡乱吃了一口;下午去上了一节课;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还是接到电话;在来院长办公室的路上;寝室同学跟他说了个大概;似乎是昨晚闹事时说的话被录音了;可是谁录的音;同学没说。

惴惴不安的陶庆最后一个进到谈话的会议室;抬头看见院长和书记还算和颜悦色的脸;他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点。

谈话时;两个院领导的态度确实也不错。

问了陶庆几个问题;然后说:“我们了解了一下情况;昨天晚上你们寝室聚餐;都喝了不少酒;当时那个氛围;酒精上头;跟着大帮子人喊几嗓子;说几句昏话;可以理解;毕竟是年轻人嘛;正是有血性、有激情的年纪。你这个年纪的学生要是都没了血性;还真不是啥好事。”

陶庆再不机灵;也知道院领导这是在帮自己开脱;这是要保自己。

看来八成是寝室同学帮着隐瞒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好话。

院领导还说:“当然了;你的问题;处分还是会有一个的;但院里考虑你去年已经背了一个处分;会以治病救人的宗旨;综合考虑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