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崖白鹿记-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清尘看在一旁,忽然道:“季姑娘,你是如何遇见沈兄弟的,还有个钱丹公子呢?”
季如蓝淡淡道:“那个钱丹自己回去了。”
沈瑄补充道:“那晚我们在钱塘江上逃命,可巧遇见了季师妹,钱兄弟就把我托付给了她。”
叶清尘遂不再问。
过了一日,叶清尘和沈瑄便上路去嵊州。青梅则往南走,说舍不下一起长大的小姐,一定要找到吴霜。乱世纷纭,沈瑄把当初汤慕龙赠的匕首给了她防身。季如蓝倚在门边,目送他们走得看不见了,转进屋来,捧着那两本医书呆立半日,忽然一滴晶莹的泪珠滚到了书页上。
季如蓝拭去泪水,走到院子后面的柴房里,掀开一堆稻草,道:“你可以出来了。”
一个清俊少年灰头土脸的滚了出来,忿忿道:“沈大哥他们走了吗?你都不让我见他!”却是钱丹,其实沈瑄那晚昏迷。季如蓝说钱丹走了。他却并不知道钱丹是被季如蓝用药迷倒,一直关在这里。
季如蓝冷冷道:“我的父亲和母亲两年前死在你妈妈手里,今年春天,她又杀了我的姐姐和姐夫,还有他们刚刚出世的孩子。你家欠了我五条人命,这还不算你妈妈血洗了我的师伯师叔六家人,天台派前前后后二十九条性命。你落到我手里,本来我有一万条理由将你千刀万剐。”
钱丹道:“士可杀不可辱,我向你求过饶么?”
季如蓝道:“你是沈公子的救命恩人,我只好不杀你,可你也别想走。虽然留着你很烦,但至少可以作我的护身符。你妈妈不放过天台七弟子的任何一个后人,迟早要来杀我的。”
钱丹眨眨眼睛道:“我会武功,你不会,你管得住我么?”
季如蓝“哼”了一声:“你这么大本事,昨天怎不敢出来见他们?”
钱丹叹了口气,自知被她控制了,无法可想。何况,对这个孤苦的女孩子,他本来就理亏。
第十七回 斑竹枝里桃源洞
从绍兴到临海,自剡中,经天姥,过关岭,越赤城,是一条延绵的古老驿道。青山水国,长亭短亭,自唐以来这条驿道上不知走过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诗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词句篇章。只是唐末以来战火纷纭,民不聊生,这条唐诗之路也就渐渐的寂寞萧条,只剩下满山的幽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叶清尘和沈瑄在天台山脚下的剡溪边告别。叶清尘看他这几日气色尚好,略略放心。其实也无所谓放心不放心。临别时沈瑄取出琴来,说要为大哥再弹一曲。他那五首《五湖烟霞引》已练得纯熟。但叶清尘听到这人间绝调,竟然心里空落落的。他知道这大约是最后一次听沈瑄弹琴了,惟其如此,更难以静下心来。
沈瑄沿着蜿蜒轻柔的剡溪,溯流而上,迤逦进入深山。天台山亘绵几百里,雄奇清幽,山水神秀,六朝孙绰誉之为“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可沈瑄却不知道他的“灵仙”在哪一处幽谷仙洞,只能一路跋涉寻找。朝沐烟岚湿雾,暮枕明月松涛,每日里相伴的只有野花,修竹,怪石,清风。虽然行路辛苦,但他的吐血之症却发作得少了。或许是青山白云熏陶之下,心情恬静超然,别无旁鹜之故。他心里暗暗欢喜:只要倒下之前能找到她,一切都心满意足了。
可是找到蒋灵骞却并不容易。天台山中所多的是寺院和道观,虽乱世里香火凋零,一般的小观宇多破敝不堪,但守院的僧人道士还是有的。沈瑄每每借宿在庙里,顺便向主人打听天台派的蒋掌门住在什么地方。不料所有的人听见“蒋听松”三个字,脸上都挂了一层严霜。有的就冷冷的再也不搭理,有的看他相貌文弱不像恶人,遂一意劝他不要去找那个魔头。想不到蒋听松在这天台山,声名竟是如此可怕。那日在桐柏观,接待的道士本来甚为客气,一听沈瑄说去找天台蒋家,登时将他赶了出去,闭门不纳。沈瑄无可奈何,看看天色晚了,遂找了一处树阴卧下。忽然有人拍拍他的头。
沈瑄一看,却是一个过路的和尚。那和尚似乎很老了,满面沟壑也不知是皱纹还是伤疤,神情却甚是慈祥超脱,象个得道之人。沈瑄连忙起来行礼,老和尚合十道:“小施主何不到贫僧舍下住一晚,好过在这里风餐露宿。”
沈瑄道了谢,遂随那老和尚去了。老和尚背着一竹筐的草药,沈瑄接了过来背上,老和尚也不推辞。
原来这老僧法号枯叶,并不在哪家寺院挂单,自己在琼台崖下面结了一间草庐修行。
“贫僧年轻的时候,略学过一点医术。如今在此地修行,有时也给四乡的山民看看小病。这天台山里,有许多难得的草药呵!”晚间枯叶一边在灯下检点着药草,一边向沈瑄介绍。沈瑄自是行家,看看这些药草其实都是极普通的品种,老僧讲的一些医理也是极平常不过的,他也只默默听着,心想这老僧虽然医术平平,难得一片普济乡民的慈悲心肠。
夜里睡前,沈瑄鼓起勇气向枯叶打听天台派的山门在什么地方。枯叶愣了愣:“你找蒋听松做什么?”
沈瑄道:“不是找他。我有一个朋友是天台门下,正要去寻访他。”
枯叶道:“真是去访朋友么?”眼神中竟有一丝焦虑。
沈瑄不觉脸红了红,但还是道:“真是的。”
枯叶看在眼里,似乎松了口气,道:“原来如此,蒋听松为人,仇家甚多,贫僧还担心你是去向他寻仇的呢!那人很厉害,只怕小施主要吃亏。既是访友,倒也罢了。不过,这天台山上,很多年前就没了天台派弟子了。只剩了个蒋听松和他收养的一个小女孩。你要找的,难道是那个姑娘?”
沈瑄被人一语道破,禁不住有些羞愧,低声道:“正是蒋姑娘,大师知道她么?”
枯叶叹了一口气,道:“她小的时候见过一两回。小施主,你还是别招惹她。我听人说,这女孩子的手段,不亚于蒋听松呢!”
沈瑄认真道:“蒋姑娘为人很好,她是我的朋友,大师不用担心。”顿了顿又道:“究竟如何能找到她家,还请大师指点。”
枯叶却不回答,只是转过身挑灯,喃喃道:“不可去,不可去……”忽然又说:“蒋听松性情急躁,他的住处平素都没有人敢走近,碰上了他可不妙。小施主,你听贫僧一句劝吧。”
沈瑄微笑不语。枯叶见无法,只得长叹一声。
这样情形见多了,沈瑄也不再追问,第二日辞别枯叶就上路了。枯叶始终没有说出蒋听松的住处,却往沈瑄行囊中放了许多干粮,其情殷殷,沈瑄十分感激。
其实沈瑄虽然打听不到什么消息,还是有主意的。他想蒋听松既号“赤城山人”,多半就住在赤城山。至少到了赤城,就会有线索了。这一日渐近黄昏,忽然看见前面的山峦之间一片丹霞,心不觉狂跳起来。
“赤城霞起以建标”,赤城山以霞闻名,却是因为山顶的岩石呈赭红色,夕阳一照,灿若明霞,故而为天下一绝。沈瑄无暇欣赏,赶快爬到山顶,穿出一片林子,果然看见一片破旧的宅院,油漆剥落的匾上可辨出“赤城山居”几个字。沈瑄心里七上八下,此番造访,倘若能先见到蒋灵骞固然好,离儿纵然发发脾气,总会维护自己的。若先见到蒋听松,这神秘的武林高人,他会如何对待自己呢?在蒋听松那一面,自己“破坏”了他孙女的婚姻,以江湖中传言他的脾气来看,一定不会饶了自己。然而在沈瑄自己眼里,蒋听松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间接的杀父仇人。想到此处,那漂满整个洞庭湖的血色又荡漾到了眼前。
沈瑄闭了闭眼,暗道:我已没有几天可活,只求能见到心爱的离儿,别的管不了啦。举手便敲那大门。
不料那门“呀”的一声就开了,摇晃几下几乎就要垮掉——原来根本没插上。走进去一看,却是一片极大的庭院,依稀是当年练武场,野草蒿蓬早已长的齐腰,在晚风中摇曳。沈瑄心想,这么多屋子,不知离儿住哪一间,遂提了气息,大声道:“洞庭湖沈瑄求见赤城山主人。”
他连说了三遍,只听见山谷里传来自己的回音。难道都不在家么?犹豫片刻,穿过练武场向那排房屋寻去。这些房子早已没有人住了,瓦松积顶,狐兔成群。沈瑄拨开乱草,从门窗中往进去,只看见断梁残柱,幽幽暗暗中飘晃着蛛网尘丝,没有半点人气。
转到后院,却看见拐角处一间屋子,阶下甚是洁净。沈瑄心中一动,奔了过去。
那间屋子里依然没有人,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雅致的轻纱罗帐低垂着,看起来像是少女的闺房。房间很大,书架,棋坪,琴台,花案一应俱全,无一不是极尽精致考究。沈瑄随便看了看一只花瓶,就发现是纯银打制的,虽然年久,上面嵌着的一对拇指大的珍珠仍是熠熠有光。妆台上的镜子上刻着“崇化坊”字样,这是唐朝长安城里最有名的磨镜作坊,毁于黄巢战火,留下的作品价值连城。
难道这是离儿的房间?沈瑄越看越觉得不象。离儿简朴洒落,连衣裳也全是素色的。她的房里怎么会如此奢华,象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一般?而且,沈瑄再看看就发现,这屋里的东西虽然整洁,却也是多年前留下的。那琴弦已然崩断,罗帐也朽了,似乎一拉就要碎掉。
夕阳残照忽然从窗棂间透过,落到东墙一幅画上。沈瑄望过去,不看则已,一看几乎吓了一跳。画上一个盛装的少女,容光满面,风姿楚楚,虽然年轻了些,沈瑄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吴越王妃!
沈瑄虽然早知道吴越王妃是天台门下,却没想到她的闺房留在这里。画的落款题着:“为明珠爱女小照赤城山人于乙酉年碧桃花时。”
原来吴越王妃是蒋听松的亲生女儿,叫做蒋明珠。沈瑄想起当年在太湖黄梅山庄听到的事情,不禁沉思起来。
绕了整整一圈,沈瑄才相信,原来这赤城山居的确没有人居住了。从断墙残垣中穿出,夕阳已落进山谷。立在崖边,夜晚的凉意悄悄袭上来。沈瑄忽然打了个寒颤。她竟然不在赤城山,又在什么地方呢?眼看这莽莽无尽的大山笼在了暮霭沉沉之中,伊人却向何方觅?他自进山以来,头一回感到一丝绝望。
忽然,凭空掠过一道白光。虽只一瞬,却不啻灵仙一羽,把山谷都照亮了。正待细看,白光竟落到了眼前。那是一只白鹿,浑身闪着雪一样的光泽,轻盈而灵动。沈瑄好奇的瞧着这神物,它也用一双清亮婉柔的眼睛幽幽的看着沈瑄,仿佛欲言又止。沈瑄不觉叹道:“白鹿啊白鹿,你若通灵,可知道我的离儿在哪里?”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白鹿听见声音,忽然走了过来,跪在沈瑄面前,似乎示意他骑到自己身上。沈瑄又惊又喜:这可真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啦!不假思索的跨了上去,笑道:“有劳鹿兄!”
只听“呼”的一声,白鹿带着沈瑄飞了起来。这种腾云驾雾的滋味真如羽化飞仙,只看见青山绿水在脚下一一擦过。不知飞了多远,白鹿终于在一个碧黝黝深潭边上停下,让沈瑄下来,一闪而去。
这就是金桥潭,幽花碧水,寂寂无人。潭的上游是碎玉断银般的鸣玉涧,从层峦叠翠中飞流而下,涧随山转,斗折蛇行。沈瑄沿涧水而上约一里,两岸的石山越束越紧,娟娟攒立,岚翠交流,似乎没有路了。此时天色已十分昏暗,眼看入夜了。沈瑄不禁沉吟起来。
忽然溪流中飘来一片竹叶,接着,又是一片,两片……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