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侯门娇 >

第215章

侯门娇-第215章

小说: 侯门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乳汁中有着让孩子增强体质的东西,所以她坚持着;在孩子吃不饱的时候,才会让奶娘把孩子抱走。

就如红袖和沈妙歌所想,沈房的长辈们还没有着急给沈妙歌纳妾:因为红袖身子不好,就算是要纳妾也不急于这一时;并且,红袖还年轻,沈老祖都认为纳妾再过一年说,倒是可以收两个通房伺候沈妙歌。

但是沈府有人等不及,在这些关心沈妙歌的声音里,三房是最热切的。

沈老祖最终还是认为不用纳妾,倒是可以选两个老实的丫头送到房里伺候沈妙歌:很多事情她不说并不表示她不知道,沈府欠红袖什么,她心知肚明。

不过她心疼红袖,同样也心疼沈妙歌,后者更甚一些:所以才会有收通房之说。

终于,在沈府几房的努力之下,选出了四个丫头:是由沈夫人做主选的,当然不是由各房送上来的。

现在,沈府长房是不会让各房的人进到红袖的院子里。

沈妙歌和红袖自然不是一点风声不知道,赵氏和韵香等人虽然心有不快却也不好说什么,尤其是看到两位主子都不当一回事儿的时候。

沈老侯爷特意请了郑大将军商议此事:两府交情已经不一般了,不想因为此事而让郑将军心生不快。

郑将军并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虽然心里不痛快倒底也说不出阻拦的话来:谁让女儿生了一个女儿呢——当然,他可没有认为女儿不好;只是此事上他站不住脚为女儿说什么。

为此事让两府生出不快来,连累到女儿和外孙女他是不愿意的,所以只能沉默的点了点头:沈府已经言明,这两个通房就算是有孕生子,也不会抬举她们做姨娘。

沈府做到这一步,也让郑将军不好说什么,再说便是郑府理亏了。

于是,沈老侯爷便着人去唤沈妙歌了:此事已经定下,只要告知一声沈妙歌。

沈妙歌听完祖父的话后,他却跪倒在地道:“孙子不孝,不敢遵命。”

沈老侯爷当然知道孙子不想纳妾的心思,只是没有想此时他还如此:就不替沈府多想一想?他不禁心中生出几分气来。

而郑大将军也没有想到沈妙歌会直接说出不遵命的话来;看到女婿如此,他还有什么不快?当即便开言让沈妙歌听沈老侯爷的话,收两个通房也是为了照顾他。

沈妙歌再一次拒绝了,并没有一丝犹豫。

厅上的气氛有些沉,如果不是有郑大将军在,沈妙歌便会被厉声喝斥了;现在虽然沈侯爷也没有客气几分,倒底还给儿子留了几分脸面。

沈妙歌叩头,然后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朝礼法与律法同有明言,男子娶妻之后,年三十无子者可纳妾一人……”他朗朗的背起了礼法和律法来。

最后他又道:“通房丫头虽然不算作是妾,但是圣贤皇后在世之时曾有明谕给家中嫡亲的弟弟——通房丫头虽然没有占妾之名,却行妾之实,一样应受礼法与律法约束才对。”

他这么一长篇大论下来,还把已经去世的前太子妃拉出来说理:前太子妃是一位很好很好的人,朝中有少人家族都得到她的好处;沈妙歌的话让厅上的众人都面色古怪起来。

不论是沈老侯爷、还是郑大将军,没有一个男人是不知道这些的:只是天朝上下,早在几百年前便无一个男人遵行了;不说他人,就是沈老侯父子和郑将军,他们哪一个都纳过妾、收过通房的,但是哪一个也不是在年三十无子之后。

但是,不等于说他们违礼了,便要沈妙歌也违礼:这样的话,打死沈老侯爷父子也说不出来。因为沈妙歌说出的理由很正当,正当的不能再正当了;不论是谁都不能说他错了。

 第40章 动了春心

沈妙歌没有说错,虽然眼下人人都当那礼法不存在,但是礼法依然在、律法也依然在:你不能让一个做对事情的孩子,改去做错事吧?这对一向以诗礼传家的沈府来说,绝对是做不出来的。

最终沈老侯爷面带几丝尴尬之色的道:“嗯,你能知礼法这是很好的,咳;”他并不是想让沈妙歌纳妾,只是让他收个通房——并且还不会抬举成姨娘;此事和圣贤皇后当年训斥她的弟弟并不一样。

沈妙歌立时叩头:“孙子谢祖父成全!孙子自小是随祖父学的礼法,当年祖父之言日日不敢忘。”他在打断了沈老侯爷的话之后,还小小的拍了一下沈老侯爷的马屁。

无论是沈老侯爷、沈侯爷、郑大将军,都知道沈妙歌是在推脱,可是他们却再也开不了口说什么:总不能说这礼法早已经无人遵守了,你也不必当真吧。

真如此,那礼法还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只要他们开口说礼法不用遵,那么沈妙歌一样也可以不用纳妾收通房:因为礼法都不用遵了,那还说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沈妙歌很恭敬的行过礼告退了,然后沈老侯爷轻轻的骂了一声:“小狐狸!”然后此事做罢。

虽然不一定在沈妙歌三十之前都不给他纳妾,但是只要沈妙歌在三十之前有了儿子便再也无人能硬让他纳妾。

几乎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法子:这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连郑大将军都有些纳闷——他的女婿是君子,是书生、是将军,是什么他都不奇怪,什么时候变成小狐狸一只了?居然还摆了他们这些老狐狸一道。

郑将军看向老侯爷一抱拳:“恭喜叔父啊。”他恭喜的是沈府有一个真正的好苗子,可以接掌沈府,沈老侯爷父子知道他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在委婉的替沈妙歌说好话。

郑将军说完之后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会连自己也被那小子算计在内了吧?

就如郑将军所说,沈老侯爷父子虽然有些郁闷被沈妙歌摆了一道,不过心中还是有着几分欢喜的:沈妙歌终于真得可以成为沈府的掌舵人了。看到子孙成材也是一桩乐事,所以沈老侯爷骂完之后也就算了。

沈侯爷看父亲不打算再追究,他也顺其自然了:反正眼下沈妙歌和红袖都不大,纳妾的事情也并不是很着紧。至于沈妙歌跟前无人伺候,沈侯爷在心中道,他自己愿意受苦,他人代他操得什么心!

红袖听完沈妙歌的话后,轻轻笑着摇头:“你也不怕老侯爷恼了你?”

“有岳父呢,怎么会恼了我?”沈妙歌笑得别有深意:“岳父大人可就我这么一个乘龙快婿,哪里舍得我被祖父责骂。”

红袖嗔了他一眼之后又是一叹:“多子多福啊,就算你如此说也只是保得一时,纳妾之事不会就此罢休的。”这是观念问题。

红袖当然还会再生育孩子,但是也不会连续不断三年生两:她顶多能生养三四孩子吧,其中有二三个男孩儿便是运气不错——只有这么几个男孩子,想来沈府不会甘心的。

沈妙歌却比红袖想得开:“保得一时说一时。车到山前必有路,这还是你说过的话呢,现在居然也如此想不开了。”

红袖想了想一笑:也是,到时再说吧;夫妻同心,有什么事情能成过不去的坎?

沈老祖看着面前的四个丫头,无奈的对沈夫人道:“带回去吧。”她只是心疼孙子早晚前无人伺候,顺带当然也希望能多个为沈家开枝散叶的人;但是孙子好像不太领情。

不过此事从头到尾都与红袖无关:红袖并没有说过一个字。

沈妙歌的不纳妾、不收通房传回沈府之后,不止是让一些人心里的盘算落了空:这个时候让沈妙歌收屋里人,其实是为了打击红袖。

她在月子中,只要心情不好身体自然也就养不好:众人都知道红袖的性子要强,只要挑拨那丫头几句,让红袖生上几场闷气是很容易的。

除此之外也让沈府的众少奶奶们都对丈夫生出了不满:哪一年不收两三个能过得去?一时间沈府中几位爷可是没有少看妻子的脸色。

沈四少奶奶的心中是最不痛快的,她却无法接近红袖只能生闷气而已;倒是后来被她想到一个妙计,虽然现在还用不上,不过早晚有用。

能让郑红袖伤心一番,也能让自己出一口气;沈四少奶奶立时便让钱大掌柜的准备东西,而她便常常到沈夫人那里走动。

孩子转眼便满月了,红袖和沈老祖都回到了沈府:满月是个大日子,沈府要大宴宾客,她也是要出来见见亲戚的,总不能还在老宅里窝着。

说到底,她是沈府将来的主母,沈府她不能久离的,于她日后真正掌理沈府并不是好事儿;虽然她并不想回沈府,在老宅住着才真是舒坦。

回到沈府的日子,倒还算平静;毕竟红袖现在精力全在孩子的身上,几乎是足不出户。

除了江氏几位嫂嫂之外,沈家几位姑娘也常来坐坐;尤其是七姑娘很喜欢婴儿,每次来都要亲手摸一摸婴儿的小手或是小脚。

孩子的乳名儿由沈老祖赐下的:大姐儿;大名沈老侯爷父子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反正离百日还有好久,他们倒也不急。

沈四少奶奶对沈妙歌和红袖的回府还是极为高兴的,至少能常常看到沈妙歌。

红袖和沈妙歌对孩子保护的紧,没有谁能对孩子下手:不过也没有几个人对大姐儿有兴趣;与其害大姐儿不如直接害死沈妙歌来得好,就是害死红袖也比害死大姐儿有用的多。

百日之期到了,沈府的热闹倒也不必提了。

沈夫人早早把让人把百家衣送了过来:今天孩子要穿百家衣祛病祈福的;这百家衣自然是有讲究,是其它孩子穿过的最好——越多孩子穿过越好,尤其是穿过它的孩子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这样的百家衣真是千金难求。

这种风俗很有些怪,而且红袖也认为那百家衣也不卫生,并不想让大姐儿穿用;但是沈夫人送了来,她还真有些不忍拒绝沈夫人的好意。

那百家衣红袖取到手中看了又看,的确是浆洗的很干净,这才放心把衣服交给韵香给孩子换下来;时辰到了,她还要带着孩子给女眷们请安问好。

累了一天的红袖,亲了亲大姐儿便和沈妙歌回房歇下了;只是半夜时分听到大姐儿的哭声,红袖就想起来去看看,上夜的映舒听到在门外回:“大姐儿醒了,奶娘正在奶她。”

大姐儿也不是没有晚上醒来过,红袖便又躺了回去:大姐儿的确是不哭了。

第二日大姐儿睡得极好,一天都没有怎么醒;红袖笑道:“看来是昨天晚上闹得累了。”红袖回到府中已经两个月了,怎么也不能天天守着孩子;早在一个月以前,她已经自沈夫人那里接过了不少事情来。

忙碌而平静的日子让红袖很满足,每天看一看大姐儿就会很幸福。

仙灵茶楼等都再次开张,自然是让等了很久的京中贵人们很高兴:尤其是这么久没有听书,让很多人都心生怨念——书到一半儿没有了,听书人的心悬在半空不上不下的要多难受有难受啊。

郭大娘看到仙灵茶楼开张,自然有着十二分的怨念;只是诚王妃现在就让她头有些大,一时半会儿倒也没有空闲来寻仙灵茶楼的麻烦。

连姑娘天天都到仙灵茶楼来听书,然后有空闲便会和郭大娘约到酒楼或是哪里聚一聚:她的朋友还真是不多,能说上话来的更加的少了。

在郭大娘的刻意奉承下,连姑娘对她的好感倒是增加不少。只是郭大娘用了很多心计,依然没有问出连姑娘的身世来。

红袖在搬回沈府之后,终于发觉到墨神医的不同:他虽然回了郑府住,却三天两头的找借口来探大姐儿;大姐儿他每次来都会看上一看,只是他的目光更多的都落在了映草儿的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