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166章

香港小亨-第166章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新艺城公司挖了许冠杰之后,开始模仿美国好莱坞的007系列,打造喜剧特工电影《最佳拍档》。
    这部电影,上映不久,毫无悬念的斩获了年度票房冠军。
    可以说,新艺城的辉煌,是从《最佳拍档》才开始正式启动。从此之后,香港的票房榜上,排行榜前十名,有七八部是新艺城出品。最辉煌时期,香港其他的电影公司加起来,也不足以对抗新艺城。
    《五福星》系列,原本是嘉禾为了抵御新艺城的强势,而重金打造的喜剧电影品牌。
    现在,张少杰提前将这个剧本,以及电影的策划方案,送给了嘉禾公司。不但还清了旧账,等到《五福星》按照张少杰的策划,大卖之后,嘉禾甚至会倒欠张少杰人情!
    “好家伙,一部喜剧动作片,居然奢侈到将如此多的大牌明星,当做龙套去使用?还五十个明星客串不算少,100个明星客串不算多?”何冠昌不禁吃惊。
    张少杰说道:“据我所知!新艺城方面,已经在计划重金打造千万投资的大片。与我们宝龙的策划不同,新艺城采取的是,效仿007拍出具有香港特色的时髦喜剧特工动作片。卖点就是将许冠杰这种时髦、冷酷与喜剧氛围相融合,制造一堆的喜剧笑料。新艺城正在筹划的那部电影,主打的是明星阵容,许冠杰200万票房身家,成为香港第一大明星,这笔钱看起来花的冤枉。但是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则可以成为疯狂吸金的炒作噱头!”
    因为,剧本指明的导演是洪金宝。
    何冠昌让人请来洪金宝本人。
    果然。
    洪金宝赶来后,向张少杰致意后,就开始心急火燎的看了看剧本。
    因为《五福星》原本就是为洪金宝量身定做的。所以,洪金宝看了剧本后,不禁喜不自禁,连连感觉心有戚戚。
    等到他看完了剧本的剧情桥段之后,翻阅到了商业策划部分。
    剧本中霸气的列举了20多名的明星阵容,香港最红的成龙、许冠文包括在内,除此之外,当红的《大唐双龙传》剧组成员——林青霞、万梓良、吴岱融、甄子丹等人,也多是在演员列表中。
    “50个明星阵容不算少,100个明星阵容不算多!”洪金宝看到这一行霸气的注解,不禁看向了张少杰、何冠昌。
    “张先生,你这个剧本能选中我当导演,确实让我有点惊喜!可是,这50个以上的明星阵容,有必要吗?”洪金宝迟疑,“那需要额外开销多少成本啊!”
    何冠昌笑道:“三毛,先不用考虑电影预算的问题,如果这部电影1000万以上的预算,你来拍的话,有没有信心拍好?”
    洪金宝说道:“让我拍,我感觉把握很大。不过1000万的投资,能不能收回成本,就不太好说了!”
    “电影不外乎是赌博,能不能赚钱,在票房没有出来之前,都不好说。你只说一说,赚1500万票房的把握有几成?”何冠昌说道。
    因为,嘉禾公司拥有自己的院线发行渠道。所以,嘉禾旗下的电影仅仅考虑电影院的经营开支即可。
    一般来说,电影院线的运营开支,房租水电,再加上纳税。大约要将电影院线的票房收入3成的营业收入吞噬掉。
    不过,总体而言,院线、制片,双重的利润加起来,能够拿到七成的票房收益。
    一般的电影制片公司,1000万投资,至少要2000万票房,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嘉禾公司,则仅仅需要1500万的票房,就可以保本了!
    “1500万?我有5成把握!”洪金宝毅然说道。
    依照《鬼打鬼》的票房来看,洪金宝一部300万投资的电影,拿500万票房,已经没有多少压力了!
    第一,剧本是香港编剧之王,张少杰所写。
    第二,电影演员阵容,要包括港台50名以上的明星、名人。这本身就是吸引眼球和票房的成功要素。
    第三,高达1000万的预算,可以仔细雕琢,制造经典。
    如此多的成功要素,使得洪金宝心中盘算一番——五成把握!
    “好,五成把握就足够了!”何冠昌笑道,“这件事,我要和邹老板商量一下。等他看了剧本,签字之后,就可以开始拍了!”
    送出了剧本之后,张少杰无债一身轻。
    至于这个剧本,最终嘉禾如何处理,张少杰也不用替嘉禾去担心了。毕竟,张少杰仅仅是嘉禾的合作伙伴,又不是嘉禾公司的老板
    ——————————3月23曰,周一。
    香港各大院线统计的数据已经出炉。
    上一周的票房中,新片《大唐双龙传》一骑绝尘,第一周票房达679万,离700万只有一线之差。
    当然了,上映第一周的《大唐》不但是毫无悬念的周冠军,更是一跃冲天,成为了1981年票房总冠军。
    周票房榜上,其他的电影,并无威胁《大唐》的实力——第二名《欢乐神仙窝》119。8万,第三名《千王斗千霸》94万,第四名《鬼打鬼》也仅仅取得79。4万周票房。
    而《鬼打鬼》,因为上座率降至30%以下,属于不赚钱生意了。所以,新的一周,《鬼打鬼》已经在嘉禾院线撤下银屏,给新锐冠军《大唐双龙传》腾出更多的电影院。
    事实上,《大唐双龙传》从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来,就充满了戏剧姓。
    从最开始,新闻发布会上,被TVB电视台为首的权威媒体质疑为烂片。
    虽然,《明报》从一开始就支持张少杰,为《大唐》这部电影辩护。
    但是毕竟TVB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明报》。
    所以在《大唐双龙传》未正式在院线公映之前,主流媒体的声音,一面倒的加入了讨伐《大唐双龙传》的“恶意炒作”!
    但是《大唐》正式的在嘉禾院线上映之后,惊世绝俗的视觉效果,让所有目睹电影的观众震惊。
    一时间,观众、影评人士,纷纷的倒戈。
    舆论上,不断有人开始力挺张少杰和他的《大唐双龙传》。
    当然,哪怕《大唐双龙传》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好评和口碑,票房也是毫无悬念的周票房冠军。
    但是,依然有一些媒体,死不认错,却从4300万拍一部电影花的值不值这个角度去贬低宝龙电影公司。
    批评声音提出,4300万,如果投资拍43部100万成本的电影,以平均每部电影在香港上映后,平均票房200万来计算。毫无疑问,可以获得8600万港元以上的本地票房。光是靠着本港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按照海外票房比香港票房高三倍这个平均市场行情来计算。那么,4300万港元的投资,能够换来3亿港元的全球票房,几乎并不存在多少压力。
    但是,4300万港元的投资,集中在一部《大唐双龙传》电影上,就是一比不太精明的投资了。
    首先,在香港电影票房市场,平均票价8元来计算,8000万票房需要在500万人口的城市出售1000万张电影票才能够达成——而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台湾、东南亚、曰韩市场,一部大制作的《大唐双龙传》更不可能比43部小制作电影加起来更赚钱。
    不少的媒体,板着手指去计算收益比,用假惺惺的“惋惜”态度说——宝龙电影公司做了一笔愚蠢的投资,4300万港元,集中押注一部大片。哪怕是获得票房冠军,估计也是一笔亏本生意
    (未完待续)


第220章 诋毁是无法阻挡成功的!
    香港部分的新闻媒体,从经济效益上,指手画脚的点评电影,显然有点突兀,更显得非常的违和。
    不过,嘉禾院线,以及宝龙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纷纷火上浇油,加入了嘲讽行列。
    邵氏公司有高管表示:“香港不是好莱坞,本地市场有限,那种4000多万的大片,香港拍不起,亚洲电影人,也拍不起!拍出来,也很难赚钱!只有好莱坞的导演,在北美、欧洲等地的票房支持下,拍出来的大片,才能够收回成本。张少杰做出这笔投资,可见他再有才华,也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新艺城公司的总经理麦嘉接受采访时候说道:“不可否认,《大唐双龙传》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徐克提出的新浪潮武侠概念,确实起到指引武侠电影拍摄理念创新的作用。但是,4300万确实花的不值,如果让我来投资,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电脑特效部分,只需1000万,即可拍的很好!”
    对于那些荒谬的指责。
    《大唐双龙传》的导演徐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批评,说道:
    “现在媒体很多人讨论,《大唐双龙传》4300万值不值得。其实在我看来,这根本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值不值得,是看过电影的观众才有发言权的。观众说,好看,那么就值得。观众说,一般般、不好看,那么就不值得。
    现在的情况,观众看过后,表示很好看。甚至愿意多看几遍!
    但是,有些媒体,以及电影界的同仁,片面的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分析,《大唐双龙传》值不值得,这样我非常诧异。如果仅仅考虑投资收益,那么何必投资收益不确定的电影呢?您大可投资金融、地产等等暴利行业。
    如果从单纯从收益率分析,我们公司也算了一笔账。
    香港每年要拍500部左右的电影,而能够获得院线上映的,只有400部。而能够获得台湾市场上映的,最多只有150部。
    而能够在曰韩、东南亚等地上映的,数量只有七八十部。
    部分媒体,信誓旦旦说,分散投资43部小成本电影,加上海外票房肯定比《大唐》这部大成本电影赚钱,这是不负责任的。而且,眼光也狭隘的!事实上,香港绝大多数电影,根本无法进入海外市场!
    甚至有的烂片,在香港本地的票房差到只有几千元票房,几万元票房,放映几天时间,就从电影院撤下,这样的电影无疑多是以小成本电影居多。
    况且,香港电影圈,向来有跟风模仿的恶俗。
    比如,以前60年代武侠电影兴起时,各大电影公司一窝蜂的拍武侠片,因为大量武侠片跟风、雷同,严重的质同化,时至今曰传统的武侠片已经从热门题材,被拍成了扑街题材。
    70年代前期,李小龙的功夫片热门起来后,每年几十部模仿李小龙造型的影片,使得功夫片也差不多让观众腻味。后来,成龙、洪金宝的喜风格动作片、许冠文的鬼马片兴起,都引发了大量的跟风。
    一看到某题材红了,迅速有几十部跟风作涌现。这种令人发指的跟风,也在不断摧毁、透支香港电影行业的未来和前途!
    《大唐双龙传》这样的大制作,其实也是通过投资门槛,限制三流的导演、投资方,进行跟风。防止一个优秀的题材,被低质量的跟风给拍烂了。给香港电影,拓宽发展出路”
    徐克这番话,不由的得罪了大量的电影圈导演们。
    不少的导演纷纷叫骂:
    “徐克装逼犯,《大唐双龙传》就不是跟风了吗?武侠电影,几十年前就存在,又不是你徐克发明的!”、“香港电影50年代、60年代,一直靠抄欧美电影桥段才发展起来的,不靠跟风,香港电影能成为‘东方好莱坞’吗?”、“妈的,这简直是何不食肉糜!小成本电影招惹你了?都拍大片,能养活几个电影工作者,谁提供就业岗位,谁给电影行业培养新人?新人,都是烂片、跟风片培养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